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1022章 先遣隊(三)
翻页 夜间

第1022章 先遣隊(三)[第1頁/共4頁]

因為連日來降雨不斷,在這個轉彎角度頗大的河灣處,上漲的河水收不住向前的勢頭,已經漫出河床在岸邊構成了約莫兩百米寬的泥灘,並且泥濘程度還遠勝入海口處的河岸。這個場景讓摩根稍稍有些絕望,他本來希冀著能在這裡設立一個背靠河灣的據點,如許東、北兩個方向臨水,防備麵積和呼應的壓力也會減小很多,但從麵前所見的氣象來看,明顯得讓據點營地與河岸保持一段安然間隔才行,不然一到雨季就很能夠會呈現水漫連營的狀況了。

摩根將部下分為兩隊,一隊在岸邊搬運和保衛物質,他本身則帶了另一隊人開端向山嶺上摸去,籌算找個陣勢稍高的處所,居高臨下察看一下這一地區的狀況。出磺坑南側的山脊海拔在500米擺佈,山勢還算陡峭,恰好合適充當臨時察看點。

“防備!”摩根固然很清楚對方的威脅極其有限,但並冇有是以而粗心,立即便下達了號令。

河灘上除了一群群落拓安閒的野鴨外,倒是冇有看到人類活動的陳跡。摩根帶著兵士找到一處陣勢稍高的坡地,在簡樸肯定表層土質和周邊狀況以後,將這片約莫百米周遭的坡地定為據點營地的備選地點。這四周目力所及的地區都冇有開墾的陳跡,看模樣並非本地土著的平常活動地區,或許今後在這裡動土興建據點的時候能比較順利地避開原住民。

目前海漢已經試製出了橡膠塗層的雨衣,化工部分用柴炭和硫磺製備出了二硫化碳,用於溶解橡膠,將其塗在布料大要,就能起到極好的防水結果了。這類體例本來是在19世紀末才被英國人麥金杜斯發明出來,並且英語中的“雨衣”一詞也以發明人的名字mackintosh定名,但穿越者們在具有了橡膠產能以後,毫不躊躇地讓這項發明提早了兩個多世紀呈現。

摩根仍然是遵循商定的時候,向澎湖基地發送了電報,奉告明天的考查停頓,關於在田野遭受土人的事也簡樸提了兩句。摩根明天挑選的宿營地已經位於山區邊沿,估計間隔目標地出磺坑也就三到四千米的航程了,順利的話明天上午就能到達目標地,當然前提是這段水路具有了充足的通航前提。不然如果要棄船登陸走陸路疇昔,那可就不好估計時候了。

由此一起向南持續逆流而上,後龍溪根基是以一條筆挺的水道向火線延長。不過從兩岸的沖積平原不丟臉出,這條小河曾在汗青上多次改道眾多,才氣在這連綿的山地間沖刷出這麼一片約莫有三四千米寬的河穀地形。

接下來的幾裡路,摩根重視到後龍溪西岸逐步由平原過渡為丘陵,而東岸的竄改則剛好相反。對比手中的輿圖,摩根曉得下一個九十度的河灣就在火線了。

這個河灣自北向東閃現出一個半徑頗大的弧度,倒是冇有下流那處近乎直角的河灣轉得果斷,因此水流也不像下流河灣那麼湍急。摩根仍然是照著前麵的操縱體例,下船登陸停止徒步勘察,在這裡尋覓合適建立營地的地區。但以這裡的地形來看,摩根是不太能夠找到具有天然防備上風的地點了,這無形中必定會使得後續興建據點時的工程量大為增加。而這類地形獨一的好處,大抵就是能夠便本地察看到四周地區的靜態,隻要在據點內搭建一個三四層樓高的瞭望台,就足以看清周遭數裡內的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