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104章 中西對比
翻页 夜间

第104章 中西對比[第1頁/共3頁]

“船呢?我們能動的船就這麼幾艘,莫非全派出去運煤?”寧崎給情感衝動的陶東來潑了一盆冷水:“從鴻基港到三亞,就算是海上的直線間隔也有兩百多海裡,如果是我們緝獲的福船廣船,單麵航程最快也得四到五天,算上兩端裝卸貨色的時候,大抵半個月能跑一個來回就已經是很順暢了。那兩艘船的排水量都不到百噸,就算全派出去又能裝多少煤炭?如果半個月跑一趟才裝幾十噸煤,我們這麼用力折騰的代價會不會太大了?”

當然,帶著天頂星科技來到這個期間的穿越眾必定將會竄改汗青的過程,先進的造船理念和兵器製造技術必定能大大加強中式帆船的戰役力,不過這類竄改還需求相稱長的一段時候去漸漸實現,起碼在目前而言,穿越眾臨時還隻能希冀造船廠能早日造出本身的武裝商船。至於製作戰艦,那還不是現在所能實現的事情。

具有一支由炮艦構成的水兵是軍警部一向以來的希冀,固然顛末幾個月的儘力以後,總算霸占了大炮上船這一課題,但僅僅幾門小口徑火炮的裝點明顯冇法讓顏楚傑這個钜艦大炮主義者感到對勁。就算如許,都還得等上幾個月以後才氣實現,也就難怪顏楚傑會感到遺憾了。

“再短長,也抵不過一個‘多’字。現在來到東亞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他們的艦隊能有多大範圍?還不是一樣在大明的海岸吃了虧。並且我們手頭上有那麼多的先進科技,造出作戰機能更加高效的戰艦隻是時候題目罷了。”顏楚傑對己方的技術儲備是信心滿滿,並冇有太擔憂西方列強的艦隊。當然,他能這麼自傲的啟事另有一個,那就是三亞所處的位置並不在目前東南亞首要的貿易航路上,幾近就冇有能夠碰到來自西方的商船或是戰艦,天然也談不上產生甚麼海上牴觸了。

以這個期間的海上武裝力量而言,西式帆船的戰役力的確超越了中式帆船很多。但如果單就設想理念來講,中式帆船倒是大大搶先了這個期間。幾百年以後的近當代戰艦,終究還是采取了中式帆船的船體設想,靠著水密艙技術來增加抗沉性,並且火炮的安插也近似於這個期間的中式帆船,隻在船麵上安插少量大口徑火炮作為首要火力。而西方的帆船戰列艦從戰艦退化史的角度來看,更像是一種走錯路的風趣設想。可惜的是中國人的聰明才乾終歸受限於當時的造船和造炮程度,不然東西方的海上力量對比一定會那麼差異。

固然在1588年的英西大海戰中英國水兵就靠著火炮作戰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由此開端竄改了海上霸權的歸屬,但跳幫作戰這類效力低下的作戰體例仍然在海上持續了相稱長的一段時候,直到19世紀初特拉法爾加海戰,納爾遜水兵大將帶領的英國水兵大勝拿破崙元帥麾下的法國水兵,接舷戰仍然在這場巨大的戰役中扮演了首要角色。

這個期間的海上交兵的確是如顏楚傑所說的那樣,火炮射出的實心彈能力很難完整擊沉一艘大型的戰艦,多數的海上交兵仍然如《加勒比海盜》當中的場景一樣,兩邊船隻切近後用火炮對轟,打得船板與鮮血橫飛,看起來熱烈非常,但最後還是得靠跳幫作戰來處理敵手。

而西式帆船並冇有水密艙室的設想,論抗沉機能遠遠比不了中式帆船,西方設想師的處理體例是用大量的肋材,並且加厚船體,由此來使得全部船身變得更加堅毅。西式帆船的船體截麵成U型,並且下大上小,底部寬廣的炮船麵用來安插炮身最重,口徑最大的火炮,逐層往上順次減小火炮的重量和口徑,如許船體的重心也能獲得安定,並且狹小的頂部船麵也能在兩船挨近產生搏鬥戰的時候減少打仗麵積。如許的船體佈局也就決定了西式帆船所能裝載的火炮重量和數量都大大超越中式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