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芝罘灣新貌[第1頁/共4頁]
“我會把兩位的意義向首長轉告,詳細如何安排,終究還是得看首長的決定。”謝立天然也不會在當下賜與他們必定的答覆,先安撫住兩情麵感再說。
當然這類宏偉的打算,在這個期間還很少有人能站在計謀的高度去看清海漢的實在企圖,就如同潘嚴和沈誌祥都不太明白,這位於南邊幾千裡外的海漢國為甚麼要本身出人出錢,跑到悠遠的遼東海疆來為大明著力兵戈。在他們看來,這類行動彷彿完整有利可圖,反而還要承擔極大的風險,但他們打仗到的海漢人都極其奪目,並不像是會犯下這類初級弊端的人。
對於海漢而言,東江鎮目前的處境實在是很便於海漢脫手拉攏,並且現在真正能挽救他們的也隻要海漢一家,不然比及兩年以後,清將阿濟格就會帶兵攻入皮島,將東江鎮軍民一網打儘。
潘嚴忙道:“鄙人豈敢提出如此非分要求!這返來途中鄙人一向在想,我們這些人就算重獲自在,也不能再安然返回山東,更不能持續參軍,不然必然會被處以叛國罪。如果能獲得貴軍答應,鄙人願勸說被俘同僚,轉投海漢陣營效力!”
以海漢的才氣,要獨力攻打後金也不是不成能,不過那樣就對投入到火線的兵力和物質數量有更高的要求,同時這類用兵也有能夠會引發大明的不適。大明朝廷裡也有很多聰明人,天然能看破海漢千裡迢迢跑到遼東來打後金,不成能是做好人功德這麼純真的目標,到時候在山東這邊給海漢使絆子,那火線就冇法打了。
兩人在航程途中也暗裡闡發了一番,但也不能肯定海漢真正的目標為何。但有一點是兩人都確信無疑的,那就是海漢做這些事的啟事絕對不是站在藩屬國的態度上為大明分憂解難。
但是麵前所見的氣象與他的估計美滿是兩種截然分歧的狀況,在芝罘島南岸已經建起了長達百丈的船埠區,固然此中的一部分地段並未完工,但團體表麵已經閃現出來。而港內所停靠的船隻要近百艘之多,此中也不乏各種型號的海漢戰船。港灣內另有很多劃子穿越於芝罘島與大陸之間,不知是在捕魚還是在運送職員物質。
沈誌祥指向船埠工隧道:“怎地另有工頭拿皮鞭差遣公眾在海水中勞作?這就是你們所說的移民報酬?”
在海漢執委會的時候表上,對東北亞地區所打算的過程倒是與沈誌祥的設法差未幾,等北上軍隊在山東站穩腳根以後,就會籌辦跨海進軍當今由後金占有的遼東半島。不過屆時光複遼東以後的地盤歸屬題目,恐怕就不會完整遵循東江鎮的誌願來停止分派了,畢竟海漢破鈔了大量資本進軍北方,可不是為了給彆人做嫁衣。
“有勞謝大人了!”潘嚴深深一揖,這是一根很關頭的拯救稻草,為了被關押在艙底和仍然滯留遼東的海軍兄弟,他必須得極力抓住這個機遇才行。若不是身無長物,潘嚴真的恨不得能把本身產業都送到謝立手中,以調換他的一句承諾。
孫長彌應道:“我不思疑他們的戰役才氣,但此後東江鎮能不能共同我們的行動,我以為另有變數。你返來之前我們查過質料,這東江鎮最後一任都督沈世魁但是個死忠派,到最後臨砍頭都冇有叛變大明,不是那麼輕易拉攏過來的。”
沈誌祥之後果為履行任務曾多次來過登州,對於芝罘灣這處所也並不陌生,這裡在明朝之前一向都是膠東半島上的首要港口,到明朝實施海禁以後才被漸漸荒廢掉,官府對於這裡的羈繫力度也相對偏弱,海漢人挑選這裡作為據點倒是很有目光。不過當艦隊繞過芝罘島東角駛入芝罘灣以後,沈誌祥看到這裡的狀況也不免暴露了驚奇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