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114章 海外考察(一)
翻页 夜间

第114章 海外考察(一)[第1頁/共3頁]

此次的考查隊當中一如既往地是軍警部占了大頭,全隊十七人中有十人附屬於軍警部,此中也包含了北美幫的六人在內。剩下的七人當中有三人是產業手部屬礦業勘察小組的成員,鴻基煤礦的開端勘察任務將由他們來完成。彆的海運部有兩人隨行,首要賣力清算製作航路圖和撰寫帆海日記,同時還要承擔起一部分水文海況勘察任務。剩下兩人中一個是喬誌亞的化工部同事,另一人是農業部派來的,他的考查內容是越南的稻米蒔植狀況。

駛出勝利港以後,兩艘船並冇有急著趕路,而是將船隻交給了一幫新人海員來操縱,幾個老鳥隻賣力批示他們的行動。如許做也是為了讓新人海員們能更快地適應遠航的餬口,畢竟前些天的集訓僅僅隻是在家門口打轉,每天練習幾個小時就登陸了,而此次出行卻有能夠要在船上待上好些天,那種感受跟集訓美滿是兩碼事。幸虧執委會挑出的這批隊員身材本質都還不錯,到目前為止還冇有發明有人呈現激烈的暈船征象。

因為從勝利港到崖州這一段水域已經是熟門熟路跑過多次,此次考查隊出行便冇有再挑選一起接遠洋岸線飛行,而是在繞過鹿轉頭角以後直接走了外海航路,從三亞灣的東西兩島南端駛過,直插南山角。

衝鋒舟駛入海灣以後,王湯姆賣力駕船,羅傑賣力鑒戒,摩根拿著拍照設備對這裡的地形地貌作影象記錄,化工專家喬誌亞在分歧的地點彆離彙集水樣,通過簡樸的檢測手腕來肯定這裡海水的含鹽量。此時這處所並冇有被開辟出來當作鹽場停止出產,全部本地灘塗都見不到火食。實在即便到了後代,這裡的鶯歌海鎮的住民也僅僅隻要一萬餘人,遠遠比不上其他本地地區的人丁密度。

分開寧遠河口再次解纜,因為由此向西的航路開端變得陌生,老海員們便接辦了駕駛事情,挑選了相對比較安穩的遠洋航路,一邊航路一邊對比輿圖記錄沿岸狀況。而這時候穿越眾的黑科技就派上了大用處,有專人直接拍下海岸的照片,然後沿著航路行進的挨次停止擺列,並標註出此中一些比較首要的地理辨識位置。如許下一批海員跑這條航路的時候,就有了十清楚白的參照物而不但僅隻是古板的筆墨航路記錄。

喬誌亞歎口氣道:“這真是一個哀痛的故事。”

“在風景娟秀的濱海地區探礦,總比窩在深山老林裡要好吧?”王湯姆笑著打趣道。

“更哀痛的是穿越以後竟然跟穿越之前底子就冇冇甚麼竄改,一樣的荒郊田野,一樣的孤身一人。”田葉友臉上倒是冇閃現出哀痛,隻要深深的無法:“我本來揣摩著穿越以後能不能換個行當作做,當個地主甚麼的,逼迫一下長工,調戲調戲丫環,也體驗一下紈絝惡少的餬口。成果冇想到還是跟之前一樣的成本行,一進山就是幾十天,根基就隻跟石頭泥巴打交道。”

約莫兩小時以後,船隊到達了海南島的西南角鶯歌咀。後代全部中國南邊最大的鹽場――鶯歌海鹽場,便是坐落在這裡。這裡臨海的處所是一片數十平方千米的沖積平原,而在後代這片平原的大部分地區都被用來修建鹽場,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這裡的海鹽年產量就已經達到27萬噸,放在17世紀來看的確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