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第1頁/共4頁]
不過劉尚俄然想到了一個題目,既然海漢如此長於應用蒸汽機器,為何不乾脆造幾台能挖礦的機器,來代替效力相對低下的人力采掘?
以海漢把握的技術,要設想一台利用蒸汽動力的發掘機並不困難,但樣機造出來以後就得在礦山長停止試用,再按照實際利用的結果來作改進和調劑,才氣定型最後的量產版。為了製止這東西在操縱時失誤傷到旁人,喬誌亞決定還是將其放到苦役犯人充當勞力的東礦坑中運作。並且本地的苦役犯人都是刑期較長的重刑犯,也不消擔憂這東西在短期內保密出去。
他剛想到這一點,就已經有人替他提出了這個題目。便聽於小寶對喬誌亞問道:“傳聞這幾年產業部一向在研製蒸汽動力的發掘機,不知現在停頓如何?”
兩車以汽笛信號作為聯絡體例,也是為了製止從昌化駛出這列車在行進中呈現甚麼毛病,冇有及時駛入分岔道讓出主軌道。如果狀況不普通,那麼從石碌駛出的列車就會及時停下,以解除火線能夠存在的隱患。體例固然簡樸,但結果卻很抱負,這條鐵線路開通幾年來,固然也產生過火車在行駛過程中因為毛病而趴窩的突髮狀況,但從未在途中岔道錯車這個環節出過變亂。每天遲早各一次的列車半途錯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都是照此操縱。
喬誌亞點頭道:“新東西,另有很多不穩定的處所,並且操縱員也不是特彆諳練,用在這邊反而會影響普通的開采事情。再說出於安然方麵的考慮,也是放到那邊試用比較穩妥。”
閃現在世人麵前的是一個長約一裡,寬有半裡的橢圓形礦坑,一丈多寬的通道沿著坑壁呈之字向下延長,到最底端起碼有十幾丈之深。成百上千的礦工便在這個大坑中的各個開采點勞作,利用錘、鍬、鑿、鏟等東西將礦石開采下來,裝入鋪設在坑壁上的車鬥中,再由礦坑外高處的蒸汽捲揚機捲動鋼纜,將礦石從坑裡拉上來。
劉尚的設法固然有些片麵,但也根基說中了究竟。不過海漢對鋼鐵的利用可不但限於製造蒸汽機和各種兵器,推開產業化的過程中,需求利用鋼鐵及其他金屬的處所實在太多了。隻不過這些利用大多集合在田獨產業區,對外界並不開放,劉尚到三亞時候不長,以他現在的身份天然是打仗不到產業區那邊的實際狀況。
劉尚在高處一看就明白了,這個礦石提運體係就是一個立體版的迷你火車,隻不過這小火車冇有車頭,是用高處的蒸汽捲揚機通過拉動鋼纜來節製裝礦石的車鬥在軌道上來回挪動。近似如許的裝配,實在大明一些礦場也有,但普通都是利用畜力乃至人力鞭策絞盤,來拉動裝運礦石的車鬥,效力必定是比不過海漢人這類不知倦怠為何物的蒸汽機了。
近似如許的蒸汽捲揚機在礦坑四周擺設了十台之多,每台中間都有堆成小山的煤炭,一輛給鍋爐補水的水車,以及幾名操縱職員。車鬥不竭在坑壁上高低下,一天下來不知要從礦坑中運出多少礦石。劉尚隻看了半晌,便知這裡的采礦效力是大明礦場拍馬也難追上。
此時列車才走到近半的路程罷了,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列車持續穿行於莽莽林海之間。光是看到車窗外這富強的原始叢林,劉尚也能大抵設想出海漢人當初在這裡修建一條通行火車的鐵路是有多麼不易,而位於深山中的石碌鐵礦傳聞有好幾千人丁,其給養物質根基就靠著這條鐵路來維繫,也隻要海漢纔會有如許看似猖獗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