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北方航線(一)[第1頁/共4頁]
固然海漢的這個培訓教程並冇有要求船長也必然得在場旁聽,但何禮出於慎重考慮,還是與彆的三名火伴留了下來,與海員們一同接管了此次培訓。而在這個過程中,何禮也逼真地體味到海漢事無大小都尋求詳確精確的辦事氣勢,更加瞭解了為何海漢能在短短數年內就稱霸了南部海疆。
當然這也不會難倒何禮的船隊,就算海員再如何不濟,就算貧乏遠洋飛行的經曆,起碼南北還是分得清的,隻要沿著海岸線一起往南,遲早都會回到寧波府。
不過何禮倒也並未是以而放鬆警戒,他記取兄長在本身解纜前的叮嚀,既然在諜報資訊方麵不具有任何上風,那就意味著本身所知的關於遼東的資訊,其他合作敵手很有能夠也都曉得,乃至體味的詳細程度還遠遠賽過本身,對遼東動心的很能夠不止他何禮一人,以是如果想要在遼東尋求發財的機遇,也仍然還是會晤臨著必然的合作壓力。說不定跑北方航路的這幾家承運商,都已經將紅利的但願放在了遼東方向。
到四月尾的時候,附屬海漢軍方的運輸船隊在舟山定海港完成了集結,開端向船上裝運貨色。與何禮這類官方承運商的任務有所分歧,近似兵器彈藥之類的軍事設備都是由海漢軍方自行承擔運輸任務,這也是出於安然方麵的考慮。
對曲餘同來講,這類閒職又不花衙門一枚銅板,僅僅隻是給個名義罷了,就算今後出了甚麼狀況也輕易脫身,底子就是他一句話的事。如果石迪文近期冇有主意向本身提及遼東的重買賣,那便通過何氏兄弟這條線,自行在遼東找點發財的機遇也好,再不濟就當是借這個渠道對海漢的最新意向作個體味,如何都能有些收成。
相較於其他承運商,何禮能夠說冇有任何較著上風可言,而他的所謂官府公職職員身份,在這些背景各彆的承運商麵前實在也算不了甚麼。何禮以為本身目前獨一能夠仰仗的,大抵就是背後另有何肖這麼一個短長的智囊,隻是何肖的身份不能隨便分開寧波,等本身去到遼東以後,統統都還是隻能見機行事了。
在曲餘同這裡拿到了庇護傘,何禮從速去告訴了彆的三名合作火伴,讓他們抓緊時候將各自名下的帆船和海員集結起來,三天後便解纜去舟山定海港,以供海漢海運部和商務部的官員們查驗。
何肖從曲餘同書房出來,叫上一向等在內裡的何禮,然後分開了知府衙門。他本來叫何禮過來是想萬一曲餘同要跟何禮劈麵說幾句,那起碼得有所籌辦,倒未曾想曲餘同對這事看得很開,一口就承諾下來,也底子冇撮要麵見何禮。如此一來,何肖倒也省了很多事,不消再去漸漸壓服曲餘同接管本身的打算了。過幾天海漢就要盤點查驗承運商的船隻,而何禮這邊是四家合作,湊一批船來跑北方航路,這幾天另有的是他們要忙的事。
既然任務多到底子做不完,這幾家承運商相互之間的合作氣味便降落了很多,大師也就心安理得地保持著大要上的平和,不需求急著去搶同業碗裡的肉。
正如何禮所希冀的那樣,這個小技能公然是起到了感化,他們的船隊很順利地通過了海漢的查驗,而對方不加粉飾地對何禮專門為此申請公職身份的做法表示了讚美,由此何禮也更加深切地瞭解到兄長曾經對他說過的一個觀點,即相較於淺顯販子,海漢人更樂於與大明官員,或者是有官員撐腰的販子打交道,因為他們以為如答應以更充分地操縱大明官員所把握的權力,來為本身的買賣保駕護航。並且一旦將好處與大明官員們捆綁在一起,海漢本身的安然保障也會隨之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