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0章 北方航線(三)[第1頁/共4頁]
船隊泊岸以後,岸邊除了海漢軍方和海運部的代表在等待以外,何禮還鮮明看到了有“福山巡檢司”字樣的旗號在船埠一處房舍門口飄蕩著。他當然不會以為處所官府真能降服海漢並將港口歸入治下,這天然是海漢人的把戲了。
賣力歡迎他們的海運部官員麵無神采地向他們宣佈了此地是軍事管束區,船隊統統非軍籍職員都不得隨便分開船埠範圍,一旦發明將作窺測奧妙措置。這個決定讓本來籌辦在此放鬆放鬆的海員們都大失所望,他們本來已經三三兩兩籌議好了在山東登陸以後要找個處所好好喝上一通,然後看看那裡有都雅的娘們,大夥兒抓緊時候把該處理的題目都處理掉,然後再解纜去那傳聞已經荒涼火食的遼東。
翌日,何禮等數人在船埠登上了商務部安排的幾輛帶篷馬車,由芝罘島沿著連接大陸的沙洲向南一起行進。因為視野冇有遭到任何掩蔽,何禮很清楚地看到了橫貫全部沙洲的防備工事。這條由無數鐵絲網、壕溝、路障、棱堡掩體和炮台構成的防地看起來防備森嚴,至於究竟是在防備誰就不言而喻了。何禮由此也發覺到海漢人固然在本地一手遮天,但仍然還是給本身留了後路,需求時隻要退到島上據險而守,以明軍的才氣恐怕很難攻破這條狹小的沙洲通道。
何禮不由心中暗道海漢人公然會操縱,竟然將官府機構的招牌就放在船埠上,如許一來關於此地的歸屬質疑就會降到最低,同時也會讓像本身一樣初度來到這裡的明人放鬆防備心機。不過反過來想,海漢人這麼做明顯是連巡檢司都能差遣,足見其在本地的影響力之大了。這邊的官府能夠忍氣吞聲,要嘛是拿了充足多的好處,要嘛就是被經驗得不敢冒昧了。
何禮前些天泡在定海港的船埠上,固然冇有探聽到甚麼軍事奧妙,但對於海漢修建港口的標準倒是有了很多體味,這處名為芝罘港的港口固然範圍不及舟山定海港,但也絕非大明本地州府的平常港口可比,看其岸邊林立櫛比的高大吊臂,以及用於運送散貨的軌道貨車,便知海漢在這裡投入了相稱可觀的資金和人力,所建成這處港口的感化也絕非隻是供來往船隻在這裡打尖彌補一下物質罷了。
海漢官員帶著他們來到的第二站,竟然還真就是福山縣縣衙,而知縣張普成更是親身出麵歡迎了這批第一次來到福山縣的南邊販子。
而對海漢來講,花一點小錢就能把巡檢司這塊招牌買過來為己所用,這個買賣非常劃算。並且儲存巡檢司對殖民地治安狀況所能起到的正麵感化,是在南邊顛末量年實際考證以後所得出的結論。這個治安機構的存在對於那些初來乍到的大明移民來講,或許要比海漢軍的步槍還更管用一些。就連何禮和他部下這幫從南邊來的人,在見到巡檢司的招牌以後也會產生此地還是大明所轄的錯覺。
張普成持續說道:“諸位大抵味有些奇特,我福山縣怎地能容得下海漢的存在。實不相瞞,海漢來此之前,本地為戰亂所困已好久,盜匪各處,為害官方。百姓流浪失所,故鄉荒廢。朝廷固然也下了旨意要重修登州,但故意有力,並無實際結果。直到海漢來到以後,剿滅強盜,施助災黎,屯田種糧,修橋鋪路,福山縣氣象才為之竄改。諸位進城的時候大抵也留意到了,縣城底子就不消設防,這也是拜海漢所賜,城內固然還不敢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但起碼不消擔憂有賊人肇事。在我福山縣,犯法之人一概都送到礦上去當伕役了,現在冇人敢再等閒犯事。隻要本地風調雨順,承平無事,本縣當然能與海漢戰役共處了。真要跟海漢對著乾,除了重燃烽火,還能有彆的甚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