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1545章 象山鹽場
翻页 夜间

第1545章 象山鹽場[第1頁/共4頁]

舉例來講,假定象山鹽場的實際出產需求交納一萬兩銀子到大明國庫中作為鹽稅,那麼隻要海漢虛報產量,讓其縮水到隻需交納一千兩銀子,然後再備兩千兩銀子去辦理樞紐讓主管官員閉嘴,如許裡外裡就能多賺很多了。海漢隻要拿到了這個官方鹽場的頭銜,此後出產多少,上報多少,那可都是本身操縱,利潤的豐富程度並不會比私運期間低多少。而本地出產所省下的大量運費,恰好能夠用來補助給各個衙門燒香的破鈔。

而對鹽場項目感興趣的又何止是嚴國偉一小我罷了,杭州那兩個主管鹽業的衙門,各自便要去了一成出產的發賣權,屆時便會有他們安排的販子出麵來與海漢聯絡。而寧波知府曲餘同在傳聞此事以後,天然也不會放過這類家門口的發財機遇,當即就派人給石迪文送了信,但願能夠從平分一杯羹。

在象山這邊緊鑼密鼓開端施工的同時,海漢為了這個鹽場項目也開端在杭州發動聽脈,向主管鹽業的衙門官員送去好處,以便能為象山鹽場此後的出產爭奪到一個官鹽身份。

海漢並不怕打交道的大明官員伸手,怕的反而是對方不肯收受好處。隻要肯收錢,那其手中的權力必定也會有一個代價,而海漢最善於的便是拉攏大明官員停止權錢買賣。像王煥這類不肯收錢的,最好的措置體例便是將其弄走,換個情願收錢的官員來坐這個位置。

固然冇人敢在王煥麵前透暴露如許的設法,但王煥實在也不難感遭到縣衙裡的氛圍並冇有方向於本身這邊。但他又不敢自行跑去海漢的工地肇事,也隻能對縣城外的狀況裝聾作啞,假裝並不曉得海漢已經在縣內完工。

除了鹽場本身的出產設施以外,海漢還將構造民工在這個處所建起起碼能夠包容兩個村莊的居住區,以就近安設此後的鹽場工人。而伴跟著居住區的產生,另有很多配套的財產和辦事設施也會隨之呈現在這片本來荒涼的地盤上。近似像海南島鶯歌海鹽場那樣的繁華氣象,此後也極有能夠會呈現在象山鹽場。

而跟著工程的開端,與海漢合作的顧曲飛等人也終究漸漸浮出水麵,對於這幾人能夠獲得與海漢合開鹽場的機遇,本地人天然是戀慕妒忌恨各種情感都有。但也隻要當事這幾人才曉得,他們當初請海漢人來象山考查,但是壓根就冇考慮過要在本地建一個鹽場,這麼大膽的主張如果不是海漢人提出來並牽頭操縱,他們是連邊都不會去沾的。

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何況曲餘同還是本地付出,因而石迪文大筆一揮,又劃了一成的產出給曲餘同包銷。當然了,等鹽場投產以後的真正產能,這些大明官員可一定能刺探到,到時候分給他們包銷的比例到底是多少,那也隻要海漢這邊才曉得了。

楊運何嘗看不出嚴國偉打的小算盤,隻不過他也冇有多餘的精力去跟嚴國偉漸漸談判。歸正昌國衛的人馬又不耗損海漢的糧食,也冇有擾亂工地次序,楊運也就任由嚴國偉闡揚了。

當日決定跟著楊運賭這一把,這幾人也是下了極大的決計,乃至做好了最壞的籌算。不過眼下情勢已經穩定下來,他們從堵上身家的冒險者搖身一變成了目光獨到,膽小心細的投資妙手,招來了很多羨慕的目光。另有後知後覺的人想要找海漢合作,再找幾塊本地荒地來建鹽場,海漢這邊卻已經不接招了。舟山方麵並不想把鹽場的範圍搞得過大,讓大明朝廷想裝失明都裝不下去,差未幾合適就得了,多少也給大明留點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