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海漢民團的戰鬥力[第1頁/共3頁]
陶東來伸脫手去,古衛心領神會地遞給了他一把火繩槍,然後是一支兩尺長的刺刀。刺刀的末端是一個套筒,陶東來將套洞口對準槍口套入,然後一轉,便通過槍身上的卡榫牢固住了刺刀。如許一來,五尺長的燒火棍立即就變成了七尺長的短矛。這必須得感激兵工部分的儘力,是他們讓卡榫式刺刀提早了半個多世紀呈現在了這個時空當中。
很快便有民兵將標靶取回,看著那一寸厚的木板上被射穿的一個個彈孔,任何人都完整能夠設想得出這支火槍軍隊在正麵疆場上的殺傷力有多大。
普通的民團練習,都是由大戶請來幾個武師或是參軍中退伍的老兵,傳授給民兵們一些根基的打鬥技術。是的,隻是打鬥,而不是戰役,這是因為教官們也極少有人對戰役或者戰役有比較清楚的觀點,更談不上甚麼批示的技能了――這類民團教官是不太能夠請到初級軍官出任的。如許的練習程度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民團的批示員常常隻能有效地批示班排級彆的戰役,至於更大範圍的軍事力量變更和作戰批示技能,就嚴峻貧乏相乾的練習,常常隻能靠臨陣的闡揚來拚運氣了。
民兵們領了火銃和彈藥,並冇有急著開端裝彈填藥,而是先在古衛的批示之下敏捷列隊,十人一排,分為六排。李奈的神采已經有些發白了――這些海漢人不但有鳥銃,並且已經練習出了多量的鳥銃兵!
“五焦炙速射擊,發射!”古衛手一揮,立即便是一陣乒乒乓乓的聲聲響起,驚起了標靶前麵山林中的一片飛鳥。
古衛先是一愣,接著便點頭道:“好的冇題目,那請各位跟我去靶場吧。”
因為明朝官方的軍事武裝力量大多集合在都會,對於泛博非都會地區的保護才氣非常有限,以是鄉紳大戶自行構造民團、保安團一類的準軍事力量也是常事。特彆是在常常遭到海盜襲擾的東南本地地區,幾近是統統的村寨都有民團的存在,有些人丁麋集地區還稀有個村寨聯防的大型民團,其民兵數量乃至超越千人。李奈長年居住在廣東,也過很多的民團,但像海漢人這般練習民團的,他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施耐德和陶東來互換了一下眼神,便直接給他交了底:“這些火繩槍都是我們造的,如果李天賦生心采辦,那這筆買賣我們能夠好好談一談。”
陶東來還冇回過味來,中間的施耐德卻已經從李奈的話中嗅到了一絲商機,從速接過了話頭:“李先生是不是想買幾支歸去?”
陶東來手上稍稍用力一捅,刺刀立即便將那一寸厚的標靶紮了個通透。目睹了全部過程的李奈和賀強都是張大了嘴巴,一句回嘴的話也說不出來了。
民兵們先查抄身上佩帶的三個皮盒子,彆離是裝著引藥、發射藥和彈丸。此中發射藥已經采取了紙包分裝的體例,以製止兵士因為嚴峻或者忽視而多裝少裝了發射藥。接著是火銃的引藥孔和引藥鍋,製止有火藥殘渣堵塞住孔道,形成發射失利。如果這個時候有人發明本身的設備有題目,會舉手錶示,然後退後,讓身後的人先彌補到本身的行列中來。
除此以外,李家還花重金為這支民團全員設備了皮甲、單刀、長槍和盾牌,乃至隊中另有五名民團中可貴一見的弓手。至於明軍中已經遍及列裝的鳥銃,李家也費錢買了十安排給了這支民團。就戰力而言,李奈以為全部廣州府恐怕很難找出幾個村寨的民團能與李家莊民團相提並論了。海漢人的民團當然是訓得極好,但行列操演得再如何諳練,這些赤手空拳的民團能打得過全部武裝的敵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