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田獨工業區[第1頁/共4頁]
作為海漢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最大倚仗,海漢兵工的兵器製造出產線可謂是田獨產業區的重點項目之一。而白克思作為海漢兵工的主管官員,由他來帶領費策賢觀光,倒是再合適不過的安排了。
至於原質料、人丁、本錢的流出,以及海漢商品、貿易體例和浩繁新看法的湧入,這在費策賢看來倒並不是甚麼大事,隻要海漢不與大明為敵,那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也冇有需求計算得太清楚。兩國之間不要發作戰事,這是費策賢目前線為首位的小我目標,也是朝廷上大部分高官的誌願,對於國度乾係來講,這纔是真正的大事。而費策賢來到海漢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確認海漢的確冇有與大明開戰的設法,不然有海漢這麼一個武力強大的近鄰,朝廷永久都冇體例放心將兵力集合到中原和北疆去處理眼下的毒手題目。
費策賢當然不想說些不識相的話獲咎對方,但也不想為了拍馬屁而貶低大明,考慮了一番以後才應道:“我大明科舉因循前朝,二百多年來為朝廷提拔人才無數,管理天下很有效果,天然是一等一的好軌製。貴國這個軌製,本官初來乍到還不甚熟諳,不過倒是很合適貴國國情,也足見貴國朝廷治國有方,本官也非常佩服。”
這類走捷徑的體例的確能夠處理一時之需,但從長遠來看,要培養出稱職的官僚,還是需求按部就班地對這些以技術入仕的職員停止後續的文明和行政培訓。
當然了這個老式隻是相對而言,在費策賢眼中看來這還是非常先進的技術,就他當下所見到這些半成品火炮的個頭,就不是大明工部軍火局能夠造出來的。
不過當時大明利用的重炮幾近都是向葡萄牙人購入,特彆是產自澳門卜加勞鑄炮廠的重型火炮,更是大明最喜采購的工具。光是之前的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一人,就通過各種渠道和名義,前前後後從卜加勞鑄炮廠購買了八十多門火炮,崇禎天子還給安設在都城城門上的澳門產大炮賜名為“神威大將軍”。
白克思應道:“實在貴國已經有了產業的雛形,我們稱之為手產業,固然能夠算是小範圍的產業了,但手產業仍然屬於手工勞動,比如冶煉、紡織、印刷,以及各種離開了農業出產的匠人,貴國稱之為作坊的各種出產場合,實在都能夠算在這個行業裡了。隻是貴國的產業方纔起步,各方麵的前提和客觀環境都冇體例對比我國的標準來建立產業體係,就算有販子要將這套體係引入大明,目前也很難靠獨立運作存活下來。”
費策賢想了想道:“若要說最強的感受,那天然是繁華了。說實話都城闤闠也一定比得過這勝利港的鬨郊區,並且三亞幾近無所不能買賣,不愧是南海第一港城。隻要有充足的錢,此地便是人間天國了。”
當然了,這個時空的實際與本來的汗青軌跡已經因為海漢人的呈現而有所偏差。自1629年起,卜加勞鑄炮廠便因海漢提出的安然要求而停產了,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向海漢采辦火炮來滿足澳門本地的防備所需。至於厥後大明通過布羽士向澳門當局采辦的火炮,十之七八也是海漢所產的機能閹割版,隻是當時海漢羽翼未豐,為了袒護氣力,才假托葡萄牙的名義來與大明做軍器買賣。而葡萄牙人隻需過手就能賺一筆傭金,對此天然也不會主動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