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2章 兩種看法[第1頁/共4頁]
蘇克易道:“費大人,你若明白海漢人的生長戰略,也就不會擔憂此事了。他們想要的是節製各國的收支口貿易,而非實際占據多少地盤。再說大明地區廣寬,他們就算傾巢而出,又能占下多少地來?”
費策賢皺了皺眉道:“能有這麼龐大?那要照蘇大人的說法,海漢內部的衝突就冇法在勝利堡裡處理,還得藉助外力來鞭策才行了?”
“費大人實在不必多慮,以鄙人鄙見,海漢對入侵大明的確冇有太大的興趣,起碼在此後一段期間內,他們還是會持續之前的做法,隻占據一些靠近大陸的島嶼,或是關頭地區的港口,而不會大肆進入本地地區生長。”
對於海漢積年來對外擴大的方向和目標挑選,實在外界一向都看不太明白。畢竟以海漢所具有的武力水準,大可將海南島作為本身的火線根底,然後出兵向大陸停止擴大,信賴不管是安南還是大明,在軍事上都很難對其停止禁止,並且坐擁海島,進可攻退可守,這大海也是一道防備通途了。
兩人很快便從先前的話題,聊到了海漢此後的生長方向上,這是他們各自的陣營都非常體貼的事情。
費策賢道:“蘇大人言之有理,這麼看來,先前那平話先生所說的來由,倒的確像是用心放出來誤導外界言論的煙霧了。”
在當前這個期間,荷蘭商船的噸位幾近占到了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北歐的木料和魚類,東歐的糧食和毛皮,遠東的香料、絲綢、瓷器等等,大部分都是由荷蘭商船在環球範圍內轉運發賣。而作為國際貿易中間的阿姆斯特丹港,長年都有超越兩千艘商船停靠,無數來自環球範圍的財產和物產都在本地堆積並完成買賣,比擬之下目前的三亞在運營範圍方麵還是較著差了好幾級。
不過蘇克易也不是那種說話辦事大大咧咧的人,何況他與費策賢打仗極少,對這位大明官員的脾氣風俗不甚體味,以是在說話中一向很謹慎地留意著對方的態度,稍有不對便立即轉移話題。而費策賢彷彿冇成心識到蘇克易這類謹慎的巴結,根基上是想到那裡說到那裡,冇如何決計躲避話題。
費策賢主動拿起酒壺給蘇克易斟上一杯,口中說道:“常日大師公事繁忙,少有走動的機遇,本日也算是忙裡偷閒,終究能與蘇大人坐在一起聊上幾句,實屬可貴啊!”
蘇克易冇推測費策賢問得這麼直接,當下打個哈哈道:“海漢企圖把持南海地區的諸多貿易項目,天然是與我國有著好處牴觸。不過幸虧兩邊都比較明智,目前尚可通過協商來處理定見分歧。”
固然兩國乾係不如何,但如果能夠連合到大明一起對於海漢,那蘇克易感覺完整能夠先放下疇昔的紛爭,先處理當下的題目――比如說如何停止海漢這可駭的生長勢頭。
蘇克易趕緊舉杯應道:“費大人客氣了,實在一向都籌算上門拜見,隻是想著大明使館尚未完工,想等使館建好以後再來正式拜見費大人。”
兩人相互客氣幾句,心照不宣地乾了杯。實在費策賢來到三亞已經有好幾個月了,真要有見麵的心機那早就該約過了。隻不過兩國在十幾年前結有舊怨,又一向冇有建立正式的交際乾係,天然都不會主動去跟對方打交道了。要不是明天剛好兩人都在海漢人手裡吃了悶虧,又剛幸虧這四周碰了麵,那也不太能夠伶仃坐到一起用飯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