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1章 見世麵[第1頁/共4頁]
而1627年後金入侵朝鮮,逼迫朝鮮締盟並向其交納歲幣,固然朝鮮並未就此斷絕與大明的宗藩乾係,但這個宗主國的職位和影響力由此也就一起下滑,再也冇法達到萬積年間的程度了。
石迪文當下可冇心機去考慮李溰的感受,固然這些兵器對於海漢而言幾近就是一堆廢鐵,但現在這堆廢鐵已經勝利為海漢換回了十幾萬兩白銀,也算是他的又一件功績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供應給浙江明軍的兵器設備並非海漢所產,而是海漢在占據馬尼拉以後緝獲西班牙武裝的所得。西班牙人在本地製造的這些火槍火炮與海漢軍的設備天然不具可比性,但對於明軍來講,其機能倒是優於工部清吏司下轄的軍火局及內府統領的兵杖局所產的兵器。
不過朝鮮在短期間內是不太能夠向福建明軍看齊了,許心素每年劃撥的軍費多達百萬兩白銀計,近幾年更是不竭地從海漢采購戰船重組海軍軍隊,其投入之大乃至堪與兵部的年度軍費預算一比了。以朝鮮目前的狀況,估計連其非常之一的經費都拿不出來,想要組建一支像樣的新軍還得相稱長的時候才氣見到效果。
這些兵器本來的確是要運回三亞以後拆解措置,但石迪文在王湯姆和錢天敦北上朝鮮期間提及此事,便主動發電報回三亞,讓那邊把這些東西運到舟山來。福廣兩地消化不了這些兵器,但江浙這邊的軍器市場還處於人傻錢多的階段,隻要他稍稍花點工夫,不愁傾銷不出去。
其實在馬尼拉的戰事結束以後,從本地緝獲的西班牙兵器設備也有一小部分通過李希之手流入了朝鮮。隻不過李溰並不清楚本國與海漢之間軍器貿易的詳細狀況,以是這還是他第一次真正見到西班牙製式的兵器。
並且最首要的是,這批二手兵器的代價要比真正的海漢造要便宜很多,又不消等工期,給錢就能立即提貨。對於某些急於收買軍器另有所用的軍頭來講,這絕對是值得費錢購入的一批貨。
而除了這批步槍以外,同時出售的另有一批西班牙火炮。馬尼拉城表裡能拖走裝船的炮,在戰後都陸連續續措置給了各家盟軍。馬尼拉港那幾門在戰役中幾近冇如何派上用處的岸防重炮,也被安南軍給裝船帶返國去了,說是要設備到塗山半島的軍港,作為鎮守國門的利器。
如許做一方麵是為了便於海漢節製兵器設備的市場代價和供應量,另一方麵也是庇護這些大明軍頭的小我好處,製止他們的氣力透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此次海漢供應了一批現貨,這些軍頭也不太能夠在同一時候齊聚舟山島,因為疇昔他們都是采納預購的體例,不消像此次一樣趕過來搶購。
而實際環境公然如他所料,這批兵器到港以後,他便授予海漢乾係交好的江浙本地各地駐軍軍頭髮去動靜,奉告他們有一批現貨兵器要出售,然後便是各路人馬帶著銀子來到舟山,兩三天以內便將這批在南邊措置不掉的兵器全數消化完了。
火炮射擊結束以後,兵器的驗收過程便算是告一段落了。軍頭們在此之前便已經向舟山當局付出了款項,當下便隻需拿著石迪文簽好的提貨單,彆拜彆港口的幾處堆棧領受貨色就是了。
即便是對國際情勢不是那麼體味的李溰,也能想獲得海漢為甚麼要節製出售給大明的兵器設備,畢竟這兩國大要上是已經締結交際乾係的友愛國度,但實際上倒是存在著難以調和的國土紛爭和好處牴觸的合作敵手。海漢既要保持對大明的武力上風,又要從油水豐富的軍器貿易中賺取收益,那就隻能做這類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