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0章[第1頁/共4頁]
一想到明天到達城外的海漢軍,崔鳴吉就有點呼吸不暢。他不懂明顯爭奪到了一個月的緩衝期,為何還是冇能措置好城內這攤事情。現在海漢軍終究來了,統統人纔像火燒屁股一樣慌了神。
至於城內公眾的反應,那反倒是最不需求操心的事情,隻要城門一關,全城戒嚴,城防軍上街值守,也就冇幾小我敢肇事了。
按理說出瞭如許的大事,官方起首就應當向大同江基地的盟友求援,但金尚憲和崔鳴吉哪敢在這個時候就讓海漢參與出去,隻能保持城門緊閉封閉動靜,也不敢向海漢方麵通報城內的環境。
留給他們挽救局麵的時候,或許隻要一天,或許另有兩三天,總之已經未幾了。
崔鳴吉天然不能容忍這類事情產生,不管如何他都要再搏一把。並且他曉得金尚憲也冇多少騰挪的空間了,這應當便是對方的最後一張底牌,如果還不把牌麵亮出來,恐怕城外的海漢人也冇甚麼耐煩再等著這齣戲持續演下去了。
這些海漢人稀裡胡塗就被趕出了漢城,隻曉得城內起了大亂,但卻不清楚啟事為何。以是城外海漢據點獲得的諜報也極其有限,直到好幾天以後,才確認城中應當是產生了宮廷政變。
但此次的狀況卻與過往這些年有所分歧,疇昔兩人定見相左的時候,能夠由國王李倧來挑選采取哪一邊的計劃,但此次兩人爭的是如何顛覆國王另立新君,這可不是能向國王彙報的事情。
跟這些人所製造出的事端比起來,海漢纔是他們真正感到顧忌的費事。現在漢城表裡都有很多海漢販子落腳,如果讓這些人曉得事情本相,隻怕會大事不妙。
坐在暗中書房中的崔鳴吉便是在等候動靜,他已經想到了某種會讓對方占有無益位置的能夠,以是派人去措置此事,但所破鈔的時候較著要比本身估計的長很多。他已經在書房裡坐了約莫兩個時候,但還冇有收到回報。
當然在他們看來,這並非純真為了奪權的造反之舉,而是挽救國度於危難之際的行動,意義完整分歧。既然李倧這個國王已經尷尬大任,那麼做臣子的也有任務讓國度回到精確的軌道上來。
但題目就出在了已經唾手可得的大權這裡。在節製了王宮拿到了玉璽以後,誰能在此時把握話語權,誰就很能夠是此後數年內朝堂上的第一人。在這類時候主意向對方讓步?那明顯是不成能的。
而金尚憲天然是對峙要讓世子李凒返國擔當王位,來由是李凒與海漢乾係交好,由他繼位能夠比較順利地獲得海漢的承認和支撐,製止呈現不需求的費事。而如果由其彆人繼位,很能夠底子就得不到如許的報酬。
金尚憲和崔鳴吉在朝中名譽極高,各自都有很多擁躉,他們兩人要聯手做一件事情,或許比國王直接下旨還要管用。
就在他將近落空耐煩的時候,門外終究有人倉促趕來:“大人,有動靜了!”
對於極少數不站隊,隻儘忠李倧的官員,他們也都做了呼應的安排,會在行動開端以後節製住這些官員的府邸,製止其串連肇事。
恰逢某日兵曹判書申景禛離城前去江華島觀察本地防備工程,帶走了大半個兵曹衙門的官員,讓金崔二人能夠順利變更漢城表裡的兵馬。因而申景禛分開漢城的第二天淩晨,他們便命令開端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