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7章[第1頁/共4頁]
李凒聽他說得輕鬆,卻還是有些不信:“但我國周邊……彷彿冇有合適的方向和目標吧?”
王湯姆道:“陛下不消多想,隻當是練兵就好。像如許的敵手,如許的作戰環境,這類練兵的機遇可不是隨時都有的。如果貴國軍隊能夠獨力在外洋作戰了,那大仇得報就隻是時候題目了。”
這場戰事能夠說是打斷了朝鮮的國運,在以後很長一段期間內,朝鮮都隻能苟延殘喘,勉強保持著社會運轉。對朝鮮國來講,對日本的仇恨可不是簽個寢兵和談就算揭過的,這筆賬一向都記在朝鮮的史乘上,隻要有合適的機會呈現,必定是要報這個仇的。
但這個計劃有一個非常較著的題目,朝鮮國耐久以來都是蒙受彆國劫奪的工具,周邊鄰近的國度一個比一個狠,個個氣力都要強過朝鮮很多。如果不是海漢脫手互助,客歲都一定頂得住清軍入侵的那一波守勢。
王湯姆道:“我國本年討伐平戶的時候,已經將本地軍隊悉數毀滅,即便日本人在戰後又重新組建軍隊,距今也不過才幾個月的時候,遠遠不敷以構成戰役力。在這個時候對本地脫手,應當不會碰到太大的阻力。”
遵循錢天敦給出的觀點,這支新軍如果能夠普通闡揚出應有的戰役力,那麼起碼能夠對於兵力兩到三倍利用傳統兵器的仇敵。而平戶本地的軍隊在被海漢軍剿除以後,的確很難在短時候內重新組建並構成戰役力,以是朝鮮新軍應當會具有相稱大的上風。
關於海漢軍出征攻打日本平戶一事,李凒實在也是在戰事結束以後才從報紙上體味到來龍去脈。不過他因為身份特彆,倒是通過海漢軍方獲知了一些有關這場戰事的黑幕動靜。
但即便如此,朝鮮在壬辰倭亂中也是喪失慘痛,僅漢城一地的人丁,便從戰前的九萬戶減少到戰後的不到四萬戶。而天下人丁更是因為這場戰役減少到了戰前的六分之一,數年間被日本軍打劫的人丁多達數十萬人。戰後朝鮮百業冷落,農業出產幾近停滯,全部社會在很長時候內都處於崩潰邊沿。
以海漢軍的標準來看,這類作戰行動不管是風險還是難度都非常有限,即便是交給朝鮮軍去實施,應當也不會存在太大的題目。當然這也能夠視為對朝鮮新軍的磨練,檢查他們受訓這麼長時候以後的實際見效如何。
當然王湯姆實在另有一個冇有說出口的啟事,那就是本年海漢軍攻陷平戶以後,在本地的劫奪可謂是刮地三尺,除了擄走數以千計的人丁以外,本地的財產也幾近都被海漢軍捲走,以是撻伐平戶的行動到最後算來還能有所紅利。但現在再出兵去打平戶,本地百廢待興,可就冇甚麼油水可言了,算上昂揚的軍費十有八九會虧蝕。
王湯姆正色道:“固然可供挑選的範圍有限,但合適目標實在還是有的。陛下上半年固然在三亞,但也應當傳聞了我國出兵攻打日本平戶藩的動靜吧?”
李凒點頭道:“那天然不會。我國與日本國之間的血海深仇,李氏後輩決計不敢忘記!”
“陛下曲解了!”王湯姆趕緊申明道:“我們在條約中倡導的是百姓能夠在兩國間自在活動,而不是把百姓作價當作商品來發賣。我所說的持續供應人丁,當然不是指貴國的百姓。”
李凒品出王湯姆這話裡有彆的味道,趕緊詰問道:“王將軍可有甚麼好主張?還請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