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1章[第1頁/共4頁]
嶽永壽目睹直接勸說冇甚麼結果,立即就改換了戰略,冒死給陳一鑫戴高帽,先拿話捧著陳一鑫,如許就算是陳一鑫對滿清開出的前提有所心動,但礙於顏麵也就不會那麼等閒承諾下來。
“陳將軍,千萬使不得啊!”嶽永壽劈麵前豐厚的酒菜已經落空了興趣,焦心之色溢於言表:“如果貴國挑選寢兵,則清軍必然會儘力攻明,屆時大明不免生靈塗炭,將軍豈能坐視?”
至於這究竟是官方還是官方的誌願,亦或是官方本就想找個來由就坡下驢,這個時候要去窮究實在意義不大。嶽永壽現在最為火急的任務,就是極力勸說陳一鑫放棄寢兵的動機。
陳一鑫不置可否地說道:“莫非嶽大人就不獵奇,滿清那邊給我們開出瞭如何的寢兵前提?”
嶽永壽道:“陳將軍,對於海漢軍在金州的英勇表示,朝廷實在也心胸感激。不如將軍先等鄙人上書朝廷,申明這邊的難處,看看朝廷能給出甚麼樣的扶助辦法,為海漢軍消弭後顧之憂。”
“不費事,不費事!”嶽永壽趕緊應道:“既然是兩國合作抗清,那當然不能讓海漢軍單獨承擔,我國也理應要出一份力纔是。”
陳一鑫用心不說詳細數量,把設想的空間留給嶽永壽。公然嶽永壽聽了這話以後就不免有些焦急了:“陳將軍,滿清向貴國媾和,很能夠隻是緩兵之計,這些蠻子冇有信義可講,將軍千萬不能上了他們的當啊!”
但不管實在的啟事為何,嶽永壽能夠必定的是海漢決不會主動與滿清媾和。陳一鑫說是滿清派人來構和,倒也合適當下的局麵。
陳一鑫本來就是給他設局,天然不會申明那滿清使者究竟走冇走,當下先主動轉移了話題:“實在嶽大人能夠有所不知,我國在金州保持駐軍,每年與滿清交兵數次,這方麵的軍費開支是非常大的數量。而我們能夠從交兵中獲得的收益又非常有限,以是金州對我國來講,實際上就是一個龐大的吞金獸,隻出不進,每年都要倒貼很多錢出來。”
“皇太極部下的漢人官員,最熟諳遼東環境者,莫過於此人了,這或許便是由他賣力與貴軍商討和談的啟事吧!”嶽永壽聽陳一鑫提及尚可喜,內心便已經信了大半。如果滿清要讓人與金州聯絡寢兵和談的事情,另有誰能比尚可喜更合適呢?
陳一鑫應道:“嶽大人是對我剛纔所說的環境有所思疑,讓我複述一遍好查對細節?”
嶽永壽聽得悄悄活力,心道你們海漢人將兩國締盟和跨國戰役也視作買賣,凡是以利為先,公然是一等一的奸商。但他也明白陳一鑫話說得直白,卻都是真相,若無好處,憑甚麼海漢軍要在遼東替大明吸引火力?這幾千軍隊駐紮在金州,就算不兵戈的時候,要養著這麼多人馬也絕非易事。
嶽永壽道:“滿清蠻子生性鹵莽,想來也冇有甚麼構和方略,多數是籌算以財帛作為前提,希冀海漢軍能夠高抬貴手了!”
“陳將軍,滿清乃是我們兩國的共同仇敵,他們此舉就是用心教唆誹謗,陳將軍慧眼如炬,像這類低劣的小兒伎倆又怎能得逞,必然早就看破了他們的詭計。剛纔是鄙人多慮了,還望將軍莫怪。”
陳一鑫道:“使者應當是他的親信,我固然已經劈麵義正辭嚴地回絕了他,但看模樣他可冇有籌算就此放棄,估計歸去叨教完尚可喜今後還會再來金州,持續向我們要求寢兵和談。當然當時候他們開出的前提必定會有所竄改,就是不知能不能讓我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