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5章[第1頁/共2頁]
穿越前所假想的各種雄圖霸業,到了這個天下以後才漸漸發明要實現起來並不是那麼輕易。如果隻是純真利用軍事手腕打敗東亞地區的敵手,目前海漢已經具有充足的氣力去實現如許的目標,但要占據天下,興建一個強大的東方帝國,對在朝者們來講還是有些力有不逮。
進入四零年代後,南海的戰事漸少,星島殖民區固然也構造了幾波向外拓展邊境的行動,但並冇能為其爭奪到執委會的存眷。在這個期間執委會的首要精力都放在了消化從大明兼併而來的大陸南邊本地地區,也顧不得悠遠的南海邊疆了。
但執委會也並不會等閒參與這類由外洋殖民地自行主導的開辟項目,去禁止某些初級官員從中贏利。如果貧乏小我好處的驅動,那恐怕大部分地區的開辟進度都會耐久停滯不前,讓主持事情的官員適度贏利,這些地區的開辟扶植才氣得以順利推動。
羅傑能不能實現的他的裁軍打算,必然程度上就得看他接下來是否能找到有代價的行動目標了。
說一千道一萬,星島殖民區冇有紅利的才氣,乃至還得耐久依靠於國度供應的資金來補助耗損,保持官府體係運轉,如許天然冇法遭到執委會的正視。並且星島殖民區積年來作為海漢的苦刑犯放逐之地,有一些部分也並不想主動去竄改本地的這個特彆職能定位。
不管田葉友現在是想通過主持工程撈錢養家也好,為後代打通樞紐提早鋪路也罷,隻要他還在為國效力,執委會就不會去究查這些細枝末節的題目。相較於田葉友對國度所作出的進獻,這些小事的確就不值一提。
光是目前從大明兼併而來的福廣地區,對海漢來講就需求很長的時候來停止消化。穿越個人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冇有為官管理處所的經曆,對很多人來講當個縣長或者市長就已經是才氣上限,在海南島以外的地區,就不得不依靠於大明培養的官僚體係來持續管理處所。
但星島殖民區直到開辟杜邁油田項目之前,都冇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定位和生長方向。本地固然地處海上衝要,但這個期間該地區的通航範圍還遠遠達不到贍養一個大型貿易港的程度。至於農業開辟,因為本地的地理前提和藹候環境與東亞大陸截然分歧,加上移民狀況一向不甚抱負,以是也冇有獲得明顯的效果。
而對於星島殖民區在其間扮演的角色,執委會也一樣心知肚明。實在外洋殖民區自行主導開辟扶植產業項目,在海漢並不是甚麼奇怪事,相乾的汗青能夠上溯到海漢斥地的第一個外洋殖民區,便是以煤礦開采為主業的黑土港。
對於星島殖民區在石油項目標開辟過程中所使出的一些“小行動”,執委會也並非毫無發覺,安然部和軍情局在各個外洋殖民區都有本身的諜報來源,本地的環境並冇有多少能瞞得過他們的耳目。
當然星島殖民區想要在軍事範疇采納一些求變的辦法,特彆是擴編、換裝之類的行動,都需求獲得執委會和國防部的兩重考覈,並不是本地能自籌軍費便能夠達成的目標。羅傑接下來想要大刀闊斧地裁軍整編,更新武備,並且獲得三亞的承認,那他起首得為此找到一個公道的啟事才行――比如說庇護杜邁地區的石化財產。
庇護海漢所屬的財產或職員,是海漢這些年在外洋動用軍事手腕時最為常見的來由之一。而外洋殖民區也會利用如許的來由,向執委會和國防部提出一些特彆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