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5章[第1頁/共2頁]
當然這李氏兄弟在此時還底子冇成心識到,海漢此舉的目標就是要在朝鮮海內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麵,並且這類狀況會耐久存鄙人去,直至在後代逐步構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國度。
如許既能讓大明的軍事重心持續放在北部邊陲,得空與海漢作對,又能給滿清留個念想,讓他們持續與大明纏鬥,同時也為海漢在北方儲存大範圍的駐軍供應充分的來由。
幸虧有海漢從中調停,兩兄弟倒是冇有起牴觸,假模假樣地閒談了一番,然後李凒宣佈封賞李淏為鎮北王,封邑平壤城,統領北方的安然道和鹹鏡道地區。
在接下來的兩年當中,執委會將首要的精力都用在了消化和管理兩廣福建地區,冇有再主動建議對外的軍事行動,大範圍的殖民擴大活動也暫告段落。
海漢在這個期間已經根基停止了對滿清的進一步守勢,也不會主動與大明合作建議針對滿清的軍事行動。保持目前的局麵,不管是對海漢還是對位於北方的遼魯大區來講,都是最為公道的挑選。
執委會所希冀的生長線路還是要以東亞大陸為中間,本地岸線向南、向西擴大地盤,同時慢慢兼併大明的統治區。但王湯姆的目標實在太跳脫,並且要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所需破鈔的資金和物質都是天文數字,執委會以為性價比太低,並分歧適在當前這個期間實施如許的打算。
不過在海漢國統治區內的移民活動仍在頻繁停止,特彆是從人丁較多的新統治區外向各個外洋殖民區運送移民的範圍,最岑嶺一度達到了每月近萬人的程度。
在同一期間,位於黃渤海地區的遼魯殖民大區也迎來了一波人丁增加的大潮。因為天然災害和貧富差異減輕等啟事,大量費事公眾開端主動往餬口相對充足的海漢統治區遷徙,同時一些故鄉在關外的公眾也開端向海漢統治下的遼東地區迴流。
而如許的安排對李淏來講也是功德,他如果留在漢城,那恐怕不時候刻都會被李凒監督,遲早會尋個由頭將他囚禁起來,以免威脅到王位的安穩。分開漢城去平壤,就意味著終究有了能讓他闡揚的空間,這些年在海漢國所見所學,也總算是有了派上用處的機遇。
而搬家外洋的這些移民人丁也並不是全數來自於已經被海漢兼併的地區,此中另有大量與其毗鄰的雲南、貴州、湖南、江西等地的公眾。
這些移民人丁不但極大地減緩了外洋殖民區對勞動力的需求,並且也處理了原大明統治區內一部分貧困人丁的生存題目,大大減輕了這些地區的社會壓力。
時候進入1652年,王湯姆主動辭去了水兵司令的職務,開端用心籌辦他的跨洋之旅。重返北美洲一向是王湯姆心中的夙願,但執委會並不支撐王湯姆的設法,即便是現有的帆海技術能支撐他建立起超越承平洋的遠洋航路,在北美洲建立起殖民點,也會因為間隔的啟事很快落空對海漢的歸屬感。或許一兩代人以後,貧乏束縛的北美殖民區就會獨立建國,而這並不是執委會樂於見到的生長遠景。
兩兄弟闊彆多年,現在再次相見,卻全無靠近感,反倒是都抱著較著的防備之意。李凒擔憂海漢送這個兄弟返來的目標是奪權,而李淏也怕兄長將本身視作了威脅,動手對於本身。
王湯姆此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他深知本身能夠等不到海漢將擴大方向轉到大洋此岸的那一天,而海漢水兵此時在東亞範圍內已經可謂無敵,對他而言這個水兵司令的職位也不再具有應戰性了,由此他也成為了海漢建國以後第一名主動辭職離職的海漢軍初級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