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0章[第1頁/共2頁]
而站在海漢的角度,攻打滿清隻是既定目標之一,不但全部遼東地區要全數收歸於海漢治下,此後還得持續往北擴大,儘能夠把全部西伯利亞地區都支出囊中。
崇禎問道:“你剛纔說,朕此後那裡都去得?哪怕不是海漢的地界,朕也能去?”
陶東來立即就明白了他的意義,沉聲應道:“我能夠明白奉告你,冇了大明,滿清也就不再有存在的意義。隻要大明事了,下一步海漢軍就是兵發遼東,處理滿清。如果你有興趣,到時候也能夠隨軍出征,親目睹證這個過程。”
崇禎疇昔這些年裡隻傳聞海漢軍如何如何了得,但親目睹到這支軍隊也還是第一次。而這一趟走下來,也是讓貳心中的統統幸運都被一掃而空。
“攻破都城,毀滅大明,對我國來講都不存在太大的停滯。但我國情願通過寢兵和談的體例來處理爭端,讓朝代的更替以戰役的體例停止,如許對大明,對海漢,對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功德。”
陶東來明白崇禎是不想輸了這口氣,他在位這二十幾年裡就一向在跟滿清鬥,如果不是這個內亂作怪,大明式微的速率當不會如此之快,乃至也有能夠不會讓海漢能在南邊有了趁虛而入的機遇。崇禎對滿清的悔恨之深,天然不肯看到滿清還能持續存活於世。
1654年仲春,崇禎與陶東來在大沽口簽訂了寢兵和談,大明正式向海漢投降。
陶東來此次代表海漢所提出的前提,可就不止是與大明劃江而治了。他要求大明朝廷對海漢國無前提投降,將現有的統治區以戰役的情勢交代到海漢手上。為此海漢將包管大明王室職員和統統在任文武官員的人身和財產安然,幷包管他們此後不會因為寢兵之前的任何行動蒙受海漢的究查。
不知是不是海漢成心為之,終究肯定的構和日期恰好是這年崇禎天子生日,也是頗具諷刺意味了。
不過此次的會晤地點就冇有再選闊彆大明都城的南邊地區了。海漢挑選了距都城三百裡外的大沽口作為兩邊的會晤地點,並且指明要崇禎帝親身出麵,以包管兩邊和談的有效性。
崇禎又道:“那遼東滿清之地,朕能不能去?”
彆的海漢還會將目前的順天府地區劃給大明王室作為封地,在封地內儲存大明的統治權。這就相稱因而讓大明在名義上持續存在,但也僅僅隻是作為海漢的一個藩國存在了。
陶東來當然也冇健忘使出海漢的慣用手腕,聘請崇禎觀光已經駐紮在大沽口的海漢海陸兩軍軍隊。
陶東來點了點頭,表示必定。
明軍的兵器設備程度與敵手的差異之大,遠遠超乎了他的設想。陶東來讓部下向他揭示了幾種殺傷力龐大的新式兵器,如重型機槍、榴彈炮等。這些造價昂揚的先進兵器固然尚未在海漢軍中的大量列裝,但已經能夠投放到作戰行動中利用。
但這個時候再想停止寢兵和談,大明這邊能拿得脫手的互換前提就已經幾近於無了。不過幸虧海漢也需求時候來消化短時候內攻占的這些地區,以是還是同意了大明的和談要求。
“總之你想做甚麼,我們都能夠談。但這場仗,實在冇需求再打下去。大明不是我國的仇敵,但大明已經到了該謝幕的時候了。”
幸虧海漢呈現,冇有讓中漢文明毀於蠻夷之手。由海漢來代替大明,大抵是對這個國度最好的前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