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1章[第1頁/共2頁]
石成武抽暇過來查抄他事情進度,見他隻寫好了兩張,倒也冇有感覺訝異,點點頭道:“不消急,漸漸來。”
這事如果簡樸,石成武也不會交給他做了。這些請柬並不是那麼急需,比及了漢江口再寫也完整來得及,石成武恰是想藉此磨練他的心性,看他是否沉得住氣去完成這類磨人的事情。
海漢出於比較深層的政治考量,顛末數年操縱,在朝鮮國營建出南北分治的局麵,這此中的細節的確不是石成武短時候能夠解釋明白的。並且朱子安對國際情勢所知有限,很多事情即便是當下給他解釋了,他也一定能夠完整瞭解。
固然德王一脈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因為濟南淪陷而導致式微,朱子安也清楚本身隻是個敗落貴族,但在投效海漢之前,倒也冇甚麼人敢對他呼來喝去地指派差事。但現在環境已經起了竄改,海漢人彷彿並未將他視作貴族對待,這讓貳心中不免有些酸楚。
海漢是如何從政治、軍事、經濟、文明等各個方麵動手,一步一步地實現了對朝鮮國的全麵掌控,這對於當今的大明來講非常具有鑒戒意義,因為海漢在朝鮮所獲得的某些經曆,今後必然也會應用到領受和掌控大明國土的過程中。
朱子安問道:“比之濟州島如何?”
石成武讓人在批示部一角給朱子安騰出了半張空桌,然後安排他就在這裡鈔繕請柬。固然環境有些喧鬨擁堵,但朱子安把重視力放到手頭的事情上以後,竟然發明彷彿暈船的不適感也有所減緩了。
固然如許的境遇讓朱子安不免生出一些抱怨的情感,但他也隻是在內心想想,並不會宣之於口。他明白此次分撥給本身的出使任務並非石氏父子臨時起意,全部路程都是對本身的一次磨練,如果在此期間表示不佳,那此後恐怕就難以獲得重用了。以是接到的每一件差事,都得當真用心完成才行。
石成武道:“性子不太一樣。我國在濟州島這邊開辟的財產根基都是以農業為主,但在北邊就豐富多了,采礦、冶煉、造船、製鹽,幾近都是高代價的產業項目。”
而儲存大明朝廷,起碼能讓這些地區還臨時有所歸屬,不會對局勢的改行動出太短長的抵當。待機會成熟,海漢再一一領受,這個過程就會輕易很多。
不過朱子安旋即就否定瞭如許的設法,以海漢對待大明朝廷的態度,恐怕不會再華侈時候去攙扶一個南邊朝廷了。
石成武笑道:“何止是不太對勁,他可冇少為這些事向我國提出抗議。”
石成武點點頭道:“我國當年為了助朝抗清,便在北方的鴨綠江沿岸和大同江沿岸構築大量工事,特彆是位於大同江乾的營區,更是我國在朝駐軍的首要基地。厥後戰役結束,便依托這些駐軍基地開辟北方地區的資本。因為北邊盛產煤鐵礦,由此便動員了其他財產的生長,我國與朝鮮國的很多合作項目,都是位於大同江沿岸地區。”
朱子安大著膽量詰問道:“那不知貴國又是如何均衡南北乾係?”
不過石成武倒也冇有要押著他一口氣寫完的意義,途中還是給朱子安留出了充足的歇息時候,讓他有空去體味艦隊目前正在路過的朝鮮半島西海岸。
“這還真是把我當作文書在用啊!”朱子安拿到名單,內心不由有些感慨。
在如許的局勢下,如果再搞一個南邊朝廷出來,很能夠會讓那些仍在張望的地區變得無所適從,不曉得該聽哪個朝廷的號令纔對。並且海漢在南邊影響力本就極大,冇有需求再做這等畫蛇添足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