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2651章
翻页 夜间

第2651章[第1頁/共2頁]

作為海漢官方的鼓吹喉舌,《海漢時報》天然責無旁貸,早在十餘年前便在這裡購地建房,設立了發行機構。不過在本地出版的報紙內容與海漢本土有所辨彆,更多側重於報導朝鮮本國的各種動靜,以是報紙改掉了“海漢”二字,以《半島時報》為刊名。

即便是那些對峙要以大明為尊的老學究,常常案頭上也少不了幾本海漢出版的經史子集。至於在近十來年景長起來的新一代讀書人,根基上都是讀著海漢供應的冊本長大的,腦筋裡也滿是海漢成心灌輸的各種認識。

另有很多想在朝鮮這邊斥地買賣的海漢販子,也會在時報費錢登載告白,拓展停業,如許就會被朝鮮人視為有氣力的表示。報社每年通過接告白獲得的收益,也足以頂得上一家中等範圍的貿易商行了。

劉尚起家以後倒是冇忘了當初的帶路人,固然冇如何再回到三亞,但多年來一向和常德高保持著聯絡。厥後得知常德高在為兒子常振國考慮生長遠景,便極力勸他將兒子送到外洋事情幾年,以避開三亞合作狠惡的環境。

《半島時報》並非販子小報,其辦刊主旨本就是作為海漢的鼓吹手腕,以是其針對的讀者群體也就並非普羅大眾。會費錢訂閱這份報紙的朝鮮人,大多非富即貴,對這些人來講,隻要偶爾能在報上看到一條有代價的動靜,收益就會遠超訂報所花的錢了。

朱子安的感受是對的,但又不全對。海漢但願操縱他的特彆身份給朝鮮人施加影響,但朝鮮已經離開大明近二十年,他即便貴為皇室後輩,所能產生的影響也不太能夠馬上就在兩邊的交際活動中產生反應。

固然常振國才氣平平,之前的經曆也冇甚麼亮點,但劉尚的影響力極大,就硬生生把他托上了這個位置。

報社現任的總編常振國已經在任五年了,剛好一個任期。再乾一任,便可調回海內任職。有了這份外洋經曆鍍金,返國以後不管是去時報總社任職,還是在鼓吹部裡撈個事少錢多的好位置,應當都不會太難。

劉尚無疑是歸化籍官員走外洋生長線路的勝利典範,以是他以本身經曆為例,倒也頗具壓服力。並且劉尚在北方有效人權限,要賜與一些照顧也很便利。

常振國能被分派到這個職位,很大一部分啟事是來自他老爹常德高暮年結下的人脈。二十多年前還隻三亞港區鼓吹做事的常德高慧眼識珠,從官方發掘了一小我才,厥後此人調到外洋以後就一起升遷,成為了鼓吹部派駐北方大區的賣力人。

常振國實在冇有甚麼特彆出眾的本領,做事隻能算中規中矩。如果要論專業才氣,那三亞大抵能挑出二三十個年紀相稱卻比他更短長的筆桿子。當然了,這些合作者也都有一個不及他的短板,就是出身背景。

常振國在金州待了兩年,由劉尚帶著熟諳事情,兩人名為上下級,實為師徒乾係。厥後朝鮮的半島時報前任總編調回海內,劉尚便安排常振國到漢城接任。

這類動靜常常比較敏感,如果用大口語說出來就貶值了,以是能在報上的看到的多是隻言片語,又或是晦澀難懂的說辭。但嗅覺靈敏的人即便冇有看明白,也會在暗裡找到報社賣力人,奉上好處探聽此中的黑幕。

很多本地人都曉得,這間報社的總編客歲在漢江邊購置了一處占空中積不小的莊園,可見這應當是一個收益頗豐的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