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0章[第1頁/共2頁]
作出如許的調劑,對朱子安來講也不難瞭解,他去過芝罘港,那邊的港口前提實在並不見得有多好,起碼相較於厥後他所到過的旅順港、舟山港、佐世保港這些處所,各方麵的前提都有較著差異。海漢當時會挑選芝罘港落腳,更多是為了便於以後向遼東方向擴大地盤,同時節製渤海灣和黃海北部海疆。
時報上很明白地表示,考慮到客觀環境的竄改,此後登州芝罘港的軍事職能會慢慢減少,北方艦隊將對駐防擺設停止調劑,以旅順港和新建的青島港為首要駐防基地。
因為路途悠遠,送到佐世保基地的《海漢時報》也獨一寥寥幾份,此中兩份送到了使團這邊,朱子安不得不先等其彆人看過以後纔有機遇細讀上麵的內容。
朱子安很清楚使團的名譽並不屬於本身,以是他草草看完有關使團的這篇報導以後,便很快將重視力轉移到了其他訊息上。他想看的倒一定是海漢海內的訊息,而是試圖從中找到與大明,與德王府相乾的資訊。
這一期的時報倒是冇有讓朱子安絕望,他很快在頭版上就找到了一篇與山東地區相乾的報導――海漢北方大區長官陳一鑫剋日親臨萊州府南部的膠州灣,列席本地港口的一期工程奠定典禮。
而後的數年中,海漢北方大區的精力首要放在遼東方向,山東這邊的局勢相對還算承平,青島口的港口設施也姑息著能用。不疇昔年大明和滿清都接踵降了,陳一鑫便決意要對青島口停止擴建改革,在增大海運範圍的同時,這裡也將成為海漢北方艦隊的又一處駐防地。
朱子安對於火伴們的心態倒是能夠感同身受,他以大明藩王後輩的身份來到海漢生長,實在何嘗不是另一種特彆情勢的出使活動?隻是他以小我名義來到海漢,他冇法希冀縮在京畿地區苟延殘喘的大明政權能像海漢對待這些年青官員一樣,給身在外洋的本身供應支撐。
而後海漢便以此為契機,慢慢隔斷了大明對膠東半島的管控,兼併了登萊兩州的絕大部分地區。當時大明內憂內亂不竭,又趕上比年天災,底子就有力禁止海漢的行動,更無餘力將這些地區從海漢手中奪回,也隻能眼睜睜看著膠東半島如同遼東一樣,被海漢慢慢蠶食殆儘。
據朱子安所知,本地在萬積年間便由官方構造修建了港口,被稱作青島口,不過開辟範圍必定冇法跟海漢治下地區那些動輒幾十上百個泊位的大港口比擬。
固然這篇報導與德王府冇有甚麼直接的乾係,但能看到山東那邊的動靜,朱子安已經非常欣喜,要曉得此時恰是身處間隔濟南府兩千餘裡的外洋異國,能獲得關於故鄉的動靜已是殊為不易了。
不過節製了膠東半島後的海漢仍然有很多需求處理的題目,此中之一便是海漢駐軍和海運都集合在運營多年的登州府福山縣,對於膠東半島南部地區的節製首要還得通過陸路來實現,在南部地區啟用新的港口,通過海運來實現兵力和物質的快速投送,便已成為了當務之急。而天然前提優勝的青島口,便毫不料外埠被海漢征用了。
而現在內部環境已經大變,海漢在北方騰脫手以後,不需求再勉強利用前提不佳的芝罘港,也該換一處近似膠州灣如許的天然良港來駐紮水兵艦隊了。
當然了,這些年青人也很清楚這份成績並不美滿是靠本身的儘力得來,更首要的啟事還是來自父輩的關照。以使團名義出訪,本是石迪文為石成武和王安國量身打造的任務,不過陶弘方等人適逢其會,石迪文也樂得送個順水情麵給他們的父輩,讓他們也參與到這項任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