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5章[第1頁/共2頁]
德川家綱表示,此事幕府不便插手,海漢可自行與薩摩藩停止談判。如果薩摩藩情願罷休,讓琉球國規複自治,那幕府也不會再加以乾與。
當然了,既然要站到台前主持公道,那先禮後兵纔是精確的辦事法度,更何況執委會本也不想為此事動武。使團此次出使的任務之一,便是向德川幕府表白海漢對琉球歸屬所持的態度,儘量爭奪在構和桌上處理題目。
使團先前就此作過會商,以為幕府應當不會那麼輕易讓步,畢竟對幕府來講蚊子再小也是肉,更何況這肉都吃進嘴幾十年了,如何能夠再等閒吐出來。如果終究談不攏,說不得還是要走到武力威脅這一步。
至於使團先前所提的前提,如薩摩藩合作則可儲存其在琉球的貿易權和財產,這就成了畫蛇添足之舉。站在幕府的角度,恐怕還巴不得借海漢之手滅了薩摩藩,就如同當年滅掉平戶藩這個不聽話的刺頭一樣。
這兩家名義上是附屬乾係,但從德川家綱的態度來看,能夠並不是很調和。乃至於幕府竟然連保護薩摩藩的大要文章都不籌算做,反倒是有點隔岸觀火的味道。
初次閒談結束以後,德川家綱還是依足交際禮數,設席接待使團一行。不過宴席還冇開端,這位幼年的將軍便稱身材不適,留下酒井忠清等人號召使團,本身先撤了。
薩摩藩與幕府乾係不佳,與現任藩主島津光久有很大的乾係。此人年幼時便被送到江戶充當人質,在這邊被圈禁多年,對於幕府天然心抱恨恨。
照理說這個時候才改換門庭稍稍有點晚,但琉球官方對海漢一貫恭敬,這些年也一向與台北雞籠港和浙江本地各地保持著貿易來往,以是執委會還是很高興地接管了琉球的投效。
不過薩摩藩在節製琉球國的同時,倒也冇有逼迫琉球與大明間斷乾係,以是實際上琉球一向都還是大明的藩屬國,隻是比來三四十年到大明朝貢的次數少一些罷了。
琉球國的國境不過是台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的一串小島,即無礦產也無地盤,間隔江浙本地另有一千多裡航程,說不上有多少計謀代價。或許對位於日本九州島南部的薩摩藩來講算是一塊肥肉,但不管大明還是海漢,一向都冇有太正視這個彈丸小國的存在。直到客歲大明請降,琉球國見大明局勢已去,這纔派出使者到三亞求見,但願能獲得海漢的冊封和庇護。
在執委會看來,琉球並不具有讓海漢動用軍事手腕的代價,不過在朝的穿越者們對日本的態度一貫很明白,毫不會答應其有對外擴大權勢範圍的機遇。如果幫手琉球複國,除了對海漢的國際名譽有必然的正麵感化以外,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減弱日本的氣力,這倒是執委會樂於去完成的目標。
正主不在場,反倒是少了說話的顧忌。在宴席上,使團多少算是探聽到了一些有代價的資訊。回到使館以後,馬博然連夜翻看相乾質料,又彌補了一些之前被忽視的資訊,總算是大抵理清了此中的來龍去脈。
薩摩藩藉著琉球這張殼,已經做了幾十年的私運買賣,這條渠道對於薩摩藩來講是極其首要的財路。琉球複國與否,對幕府而言並無直接影響,但如果海漢讓琉球擺脫了薩摩藩的節製,那實在也就劃一於減弱了薩摩藩的氣力,這倒是幕府樂見其成的成果。也正因為如此,幕府對海漢使團所提的要求並未回絕,但又不想趟這灘渾水,以是才讓使團自行去找薩摩藩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