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6章[第1頁/共2頁]
(本章完)
德王一係固然變成了敗落貴族,乃至已不在明廷的存眷名單裡,但有了海漢助力以後,很快便獲得了東山複興的機遇。
以後的十多年裡,德王府一向都處於非常艱钜的狀況中。一方麵朝廷冇法再持續向王府發放俸祿,另一方麵德王府名下的田產也幾近成了荒地,收成相稱微薄。德王府經常需求通過變賣所剩無幾的產業,才氣勉強保持生存。
這當然不是大家都學得來的本領, 但這讓那些欲入其門而不得人找到了效仿和湊趣的工具, 畢竟跟德王府打交道比較簡樸,搞好乾係以後, 就更輕易打通海漢那邊的渠道。
有錢有勢有背景,德王府重新崛起的速率快得驚人, 短短數月便重新成為了令人敬慕的王公貴族。而山東地區的官商士紳, 彷彿也俄然記起了與德王府的傳統友情, 一時候王府門庭若市,熱烈不凡。
而在此期間,德王府也並未坦白與海漢官方的“友愛乾係”,乃至遵循陳一鑫的唆使,主動公開了王府後輩前去海漢肄業趕考的安排。固然言論對此的評價批駁不一,但明眼人都能認識到,此時的德王府跟明廷已經不是一條心了。
明廷當然冇法就此向海漢提出抗議, 那樣做除了自取其辱,得不到其他任何成果。以是隻能把製裁的方向對準了德王府, 既然有人想去為滅了本國的仇產業差,那就隻能先將其削為布衣, 如許起碼還能保全皇族的一點顏麵。
德王一係的式微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較著的征象,中原地區比年不竭的天然災害和兵荒馬亂,濟南府也不成製止地遭到了打擊,德王府名下的田產在當時就荒廢了大半。
這中間所產生的收益,可要比德王府疇昔依托的那幾千畝地步高多了,並且滿是現金流,不需像農產品那樣等候冗長的蒔植期和收成期才氣見到收益。
雖有王府之名,但餬口程度跟皇族這個身份實在已經冇甚麼乾係了,乃至還遠遠比不上同期間登萊地區的士紳豪強。到朱子循分開濟南投奔海漢的時候,王府更是隻剩下了一個空架子。
白克思道:“你家王爺既然挑選跟我國合作, 那應當就不會在乎都城的旨意了,這個事理不消我多作解釋吧?”
與此同時,德王府獲得了絕大部分海漢商品在山東及華北地區的運營權,大量商貨通過陸路和黃河航運運送至濟南府,經過德王府之手再銷往周邊各地。
當然了,如果僅僅隻是如許的程度,都城那邊即便是獲得動靜, 也多數隻是睜隻眼閉隻眼, 不會過問德王府的事。畢竟明廷在這時候已經向海漢昂首稱臣, 天下高低急著跳槽去湊趣新主的人數不堪數, 多一個少一個德王府也無礙大局。
比來德王府又聽聞執委會高官白克思北巡,並且傳聞白克思已經在杭州見過朱子安,多少也算有點情麵在,以是從速派了霍明賢來青島港求見白克思,但願能在這邊多爭奪到一分助力。
“我國與德王府的合作,一向是由北方大區在賣力,等我到了登州,與陳一鑫會晤以後,再好好商討如何幫忙王府度過這道難關。”白克思不急不慢地給出了答覆。
德王府跟海漢合作做買賣撈錢, 那倒也罷了,畢竟報酬財死鳥為食亡, 何況明廷早就停止了德王府的俸祿,人家要設法餬口也是道理當中。明廷對德王府的聽任, 多少還帶有一點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