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9章[第1頁/共2頁]
“大人,前麵過了夾江江口,就進入鎮江江段了。”
而相較於具有堅船利炮的海漢艦隊,大明的水麵武裝力量更側重於數量,這也是與其目前的處境相照應。
石成武能夠擔當本身的計謀思惟,石迪文纔敢漸漸將兵權交給他。這件事對石迪文來講,要遠比一個小小的縣城更具代價。
夾江長度不到百裡,並不是一條完整的江河,而是夾在江中間的承平洲與長江南岸中間的一條狹小水道,故而得名夾江。
石成武對戰局的瞭解明顯更靠近於石迪文的設法,至於用船在護城河搭建浮橋建議攻城的計劃是否可行,這在石迪文看來倒是主要題目。
本來夾江連同承平洲都是屬於鎮江的地界,不過前次兩國簽訂寢兵和談時,觸及此地的劃界,在海漢的對峙下,將包含夾江在內的這一截長江江段都劃給了由海漢節製的揚州府。
鎮江以東的長江下流江段,江麵寬度動輒三四裡,如果在這類環境跟海漢艦隊正麵對抗,的確就無異於飛蛾撲火之舉。
明軍費了很多心機製定出如許特彆的作戰體例,能夠說就是針對海漢軍這個敵手量身打造。
而內河作戰與海上的環境分歧,戰術的製定與河道流向和水文前提密切相乾,身處上遊的一方多少都會占有必然的上風,這也是明軍海軍為數未幾能夠加以操縱的前提。
作為一支軍隊的統帥,製定目標掌控全域性最為首要,詳細的戰術和實施,那是火線批示官們需求考慮的題目,這也是石迪文打小就給石成武灌輸的認識。
先拿下溧陽,消弭後顧之憂,才氣放心集合統統資本去攻打南京。
即便以海漢軍的戰力,石迪文以為也不太能夠在短時候內拿下南京,說不定會在城下相持很長時候,想先霸占南京再轉頭勸降溧陽守軍並不實際。
當時在輿圖上這一筆劃下來,連帶著長江南岸的常州府,也被劃了近半的地區給東邊處於海漢治下的姑蘇。
對易守難攻的溧陽圍而不打,先去攻打北邊的應天府,聽起來彷彿是個不錯的主張,但石迪文卻並不認同如許的設法。
以是在進入長江以後,海漢艦隊根基冇有遭受甚麼抵當,明軍海軍的船隻也隻是在上遊數裡以外盯梢,與海漢艦隊同步往上遊行進。
這也是舟山號自退役以來,正式插手的第一場戰役。固然將這類海戰钜艦投入內河作戰有點牛刀殺雞的懷疑,但由此也足見石迪文對這場戰事的正視程度。
自長江入海口溯流而上數百裡,纔算是到達了大明在長江上的第一道防地。據軍情局查獲的諜報,明軍海軍在鎮江起碼具有兩處軍港,各式戰船過百艘,水軍數千人,想必他們也不會坐視海漢艦隊安然通過此處。
不過顏楚傑還是不敢粗心,他曉得明軍海軍固然就那三板斧的本領,但要冷不防使出來,還是有能夠砸到人的,不成不做防備。
如子母船、連環船、火龍船之類的戰船,所采取的戰術都是操縱上遊的上風,在部分可分離的船體上放火或是安排爆炸物去打擊下流敵船。
如果不先把溧陽這顆釘子拔了,海漢軍即便將戰線推動到應天府境內,後勤補給免不了還是會一向處在溧陽守軍的威脅之下。
從舟山解纜沿長江逆流而上的這支艦隊,幾近集合了東海艦隊八成以上的主戰力量。艦隊中不但有東海艦隊的最強戰力名譽級首艦舟山號,乃至另有從日本佐世保基地跨洋趕返來插手行動的數艘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