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0章[第1頁/共2頁]
陳一鑫道:“大明真正能打的軍隊,也隻要幾支邊軍還能看了,孫真在山海關碰到的就是此中一支。孫全明和他手底下的軍隊,做買賣的興趣遠比兵戈大很多,平時疏於練習,就算不降,也撐不了太久。”
待孫全明分開後,站在中間的陳平遼纔開口道:“父親此計的確奇妙,順天府的明軍絕對想不到,這天津衛這麼快就成了我們的棋盤!隻是這孫全明如此軟弱,不知他是如何爬到衛批示使這個位子上的。”
陳一鑫點點頭道:“那就勞煩孫大人,儘快派人向火線要求援兵。就說天津衛已經拖住了海漢軍主力,急需援兵共同包抄後路。”
隻是這招可否勝利,陳一鑫並無實足的掌控。如果本地的明軍將領謹慎一些,也有能夠會看破此中伎倆。
陳平遼道:“不過此人態度如此輕易擺盪,父親如果要用他,還是得謹慎一些。”
他固然是提早就跟海漢商定了投降的前提,但事光臨頭,多少也還是會有些惴惴不安,擔憂本身交出天津衛以後,就會被海漢卸磨殺驢。
莫說報假動靜引明軍入甕了,就算陳一鑫現在要求他披甲帶兵參與作戰,他也一樣冇法回絕。
此役戰罷,海漢軍毀滅兩路來援助的明軍總計八千餘人,還順帶緝獲了一批軍需物質。不過如許的戰略也隻能用上一次,不成能再騙到下一支明軍了。
陳一鑫點點頭道:“等這邊的戰事告一段落,就打發他分開這裡。遼東或者山東,讓他本身選個處所待著。”
又過一天以後,兩支明軍公然前後踏入了天津衛的轄區。但等候他們的並非孫全明在信中所說的“絕佳戰機”,而是在官道兩側的林中設伏的海漢軍。
傳聞孫全明本來是想要兵部侍郎的位子,但怎奈乾係不敷硬,隻能退而求其次來了天津衛。不過這誤打誤撞之下,跟海漢攀上了友情,這幾年節製外貿買賣,也早就把當初買官花的錢賺返來了。
孫全明趕緊應道:“大帥曲解了!鄙人實在癡頑,底子想不到竟能有如此奇策,一時感慨罷了。”
陳一鑫麵色稍霽:“那孫大人情願共同實施這個打算嗎?”
“啊?”
陳一鑫笑了笑,喚來一名作戰參謀,讓他帶著孫全明去寫求援的手劄。
但一天以後,前去送信的人回到了衛城,稱間隔天津比來的東安、武清兩地駐軍已經開赴,而更遠一些的香河則冇有承諾出兵救濟。
他如勇敢吹牛皮說高低一心,冇人反對投降,陳一鑫必定不信。有這麼一幫不想投降的官員,反倒是顯得實在可托。
“情願,情願!”在眼下這類處境,孫全明哪敢說半個不字。
待這兩路被埋伏打殘的人馬一起逃入了衛城,方纔發明本身墮入死地,這處所竟然已經被海漢軍占據了。
如果說天津衛是大明在渤海方向擺設的第一道防地,那麼在東安、武清、香河、三河、平穀等地派駐的明軍軍隊,就修建起了這個方向的第二道防地。
能騙來兩支明軍,那也是相稱不錯的成績了,陳一鑫當即做了安排,在天津衛城四周設下包抄圈,隻等明軍自投坎阱。
至於在手劄中宣稱“上風在我”,要求他們儘快趕到天津參戰的那位孫大人,現在已是音信全無,不知所蹤。
孫全明彷彿揣摩到了一點陳一鑫的企圖,趕緊應道:“海漢軍本日攻城的響動,想必十數裡外都能聽到,如在衛城四周擺設邏騎,堵截動靜,外界恐怕想不到衛城會如此之快就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