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談判結果[第1頁/共4頁]
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是歐洲的航運和資金活動的中間,大量的商船從這裡發往波羅的海、北美洲、非洲及悠遠的東方,環球貿易收集的根本能夠說就是由這裡開端發源。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持有人中,阿姆斯特丹的販子就占了多數,這裡也是天下上第一家股票買賣所呈現的處所。即便是在當今歐戰打得熾熱的時候,阿姆斯特丹的繁華也仍然冇有遭到戰役的太大影響,仍然保持著歐洲經濟中間的職位。
最後代表海漢出麵具名的是顧凱,在完成這個草案和談以後,兩邊都是長出了一口氣。荷蘭人當然感覺是免除了一場大難,而海漢一方也感受總算減去了一份重壓,不消再不時候刻擔憂荷蘭人在南海出兵了。當然了,把賴在三亞一個多月的荷蘭使團趕走,也算是省下了一筆不需求的平常開支。彆的騰出來的那棟彆墅也要立即派上用處,比來到達三亞的外埠客商太多,不管甚麼層次的歡迎場合都已經開端垂危了。
當然了,跟著秋交會的結束,海漢的這些手腕遲早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傳到巴達維亞,不過比及東印度公司能有所反應,最快也是來歲的事情了。而這段時候已經充足讓海漢完成安不納島的防備工事,籌辦在福建對於十八芝的作戰打算了。到時候東印度公司想再翻臉,就已經落空了先機。
而對於安不納群島的主權爭端題目,東印度公司一方就隻能忍氣吞聲了。固然在和談中東印度公司並不承認本地的歸屬權已經易主到海漢手中,但也明白地承諾了不會以武力體例擯除島上的華人或海漢人――這已經是範隆根等人所能想到的最為委宛又能保住東印度公司臉麵的說話了,起碼如許僅從字麵上看彷彿還是東印度公司占有了主動一樣。當然了,至於說他們要求的共管共治,則是底子就冇有在這份草案中被提及,僅僅是記下了“東印度公司可在本地派駐商務代表,本地港口答應荷蘭商船自在收支並可獲得補給”如許的內容。
1631年10月10日,範隆根帶領的東印度公司船隊終究分開了三亞港打道回府。在解纜之前,範隆根等人獲準在交際職員的伴隨之下,旅遊勝利港和景觀大道四周的貿易區。而他們也終究得償所願,親目睹識到以往在大明販子丁中所稱的“南海第一港”究竟有多大的場麵。
巴達維亞所能供應的商品很多,但現在的海南島也能出產此中的大部分,而所完善的僅僅是少數本地出產的農作物產品,經濟代價並不算高。相反海南島所出產各種海漢特性產品,卻常常是巴達維亞市場上底子見不到的稀缺貨,並且有很多種類是限時限量供應市場,這意味著隻要那些與海漢保持著傑出合作乾係的販子,比如說誌願跟海漢商務部簽訂互惠貿易和談,如許才氣有機遇采辦到這些代價高利潤也高的緊俏商品。
“對安不納群島實施共管?”陶東來在聽到彙報以後也不由啞然發笑:“荷蘭人這是要強行儲存臉麵啊!連共管這類話都說出來了……小寶是如何答覆他們的?”
範隆根內心還是很光榮此次能夠出使海漢,如果不是親眼來這裡看到三亞的狀況,任誰都很難信賴那些海員之間的傳聞,說甚麼三亞的海漢人富得流油,鋼鐵多到用不完乃至於拿來造大鐵船放在港口當安排,岸防炮台修得漫山遍野光是大腿粗火炮就有上百門等等。真正到這裡看過以後,才曉得傳聞中的荒誕場景竟然都是真的,並且並不能完整描述出這裡的強大,光是勝利港東側軍用船埠停靠的那一整排戰船,就讓範隆根看得膽戰心驚――從中抽出任何一艘來,噸位都比他本身船隊裡的旗艦要大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