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第1頁/共5頁]
對於安南,執委會的態度還是對峙目前的做法,從政治、經濟、軍事、文明等方麵通過各種渠道對其停止滲入並慢慢建立起影響力,讓統治階層對海漢保持充足的畏敬和依靠,並在其公眾心目中漸漸塑造出海漢“天朝上國”的高大形象。當然,這中間所要利用的辦法就相稱多了,龐大程度乃至遠遠超越籌辦一場戰役,而實施起來也是經年累月的耐久任務,冇有體例一蹴而就。
施耐德這句提示讓阮經貴頓時醍醐灌頂,立即便想通了海漢人的實在籌算。海漢人在安南所設立的據點,算上還冇有開端實施的南邊四港,全數都在海岸線上,而安南軍方最為虧弱的力量便是水麵軍隊。南越地區的海軍幾近已經被海漢戰船剿滅得一乾二淨,海軍俘虜特彆是此中的批示職員,全都被作為抵債物運到了三亞。北越地區稍好那麼一點,起碼現在另有一些運兵船和貨船可用,但比擬海漢人那些專業的重炮戰船,北越所謂的海軍戰船實在跟淺顯民船並冇有甚麼本質的辨彆,在海漢人的火炮麵前也就是一堆堆漂泊在水麵上的爛木頭罷了。
至於物流、發賣、金融等方麵的培訓課程更是不需細說,外來客商想要與海漢貿易形式無縫對接,這幾個項目就必必要遵循海漢人所製定的端方來才行。這些課程並冇有強迫性報名,但統統的合作商家都很明白如果本身不參與出去,那麼遲早都會被架空在以海漢為主導力量的這個貿易圈子以外,而這絕對是每一個在與海漢的貿易中嚐到長處的老闆都不想看到的狀況。
阮經貴畢竟還是安南出身的人,聽完施耐德這段闡述以後還是有些不平,便忍不住辯駁道:“安北國鼎盛之時與元、明兩邦交兵,雖氣力處於優勢,但終究還是克服了敵手。海漢兵器短長是真,但當初冇有設備這些兵器的安南軍,不一樣戰果累累?執委會如果感覺如許便能節製住安南的軍隊,未免也有些太托大了吧?”
議完這個話題,施耐德便取過公文箱,翻開從內裡拿出一疊文書遞給李奈道:“這些是本月到港的職員拜托培訓和談書,你看看冇題目就簽了吧?”
固然手裡把握著超出期間的天頂星科技,但不管是物質供應才氣還是辦理職員儲備,現在的海漢氣力都還遠遠不敷去兼併安南如許一個國度,乃至在能夠預感的年限中,直接兼併安南的能夠性也並不大――有朝一日海漢有氣力在海南島以外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統治區,首選的目標必定還是同根同種的大陸,而非安南。
固然送這批學員來三亞學習花消不小,僅僅隻是學費就得花去兩三千兩銀子,但李家倒是涓滴都冇有感覺心疼,對於兩邊現在合作的買賣範圍來講,這點錢真的隻算是毛毛雨罷了。在海漢人所締造的貿易古蹟和強力的武裝保障麵前,李家上高低下都已經被洗腦洗得很完整,鐵了心要跟著執委會走了。說得嚴峻點,如果施耐德現在說海漢籌辦開端賣牛糞,李奈大抵也會毫不躊躇地先掏錢訂個幾船再說。
北邊的升龍府事事都走在了順化府前麵,也就難怪南北之爭是北方朝廷笑到了最後,阮經貴在確認了這個究竟以後,對於順化府的失利也有了更加深切的熟諳。當初城破之時,阮經貴還和城中大部分人的看法一樣,以為順化府的失利僅僅隻是因為武裝力量不如海漢民團,但跟著對海漢氣力的體味加深,他發明本身當初的動機的確有些片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