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細細的紅線[第1頁/共4頁]
“最多能夠有3000馬隊會向你打擊。”
“是的,3個長槍連,6個火槍兵連。”
金士英有900馬隊,2100 步兵,他的任務就是用步兵保護這兩處炮兵陣地,並以馬隊與位於金鎮右翼,聯邦陸軍右翼的錫克馬隊保持聯絡,且向西伸開馬隊幕。
笛聲,鼓聲,炮聲,藝術與殛斃在這一刻完美交叉。
“直接列方陣?”
韃軍中心仍然是老一套,陣前線鹿角,鹿角後一層藤牌兵,2道長槍兵緊接6道火繩槍戰列,鹿角線前,是一排大小後膛佛朗機。
守序從參謀手中接過疆場草圖,拿起鉛筆劃出右翼馬隊撤退停止線。
如果冇有馬隊庇護,隻要步炮兵,排打擊隊形就比較費事了,敵軍馬隊能夠會進犯兩翼行進的炮兵,就算被擊退也會極大影響打擊展開。
“可韃靼人不曉得我們野戰炮兵的能力。”
近900名馬隊分開保護兩翼,步兵和炮兵放心腸以閱兵隊形向進步攻。
“請說。”
“如果10分鐘內能完成,我給耿繼茂打滿分。”
有大小多麵堡兩處堅毅的土木炮壘保護,韃軍在必然程度上彌補了他們在氣力上的不敷。
明軍鐵炮一旦放列將很難再矯捷擺設,是以聯邦炮兵和明軍經心挑選了這兩處炮兵陣地,火炮放列後的射擊扇麵覆蓋範圍相稱大,向北能夠直接賜與打擊中的錫克馬隊團右翼保護。
“究竟上,韃靼馬隊在戰線火線現身,列隊打擊1千米不成能隻花5分鐘對嗎?”
“你的觀點呢?”
聯邦陸軍淘汰槍馬隊,但驃馬隊軍隊如果情願自掏經費設備馬槍,陸軍也不作乾與。
這就是火器期間的戰役,守序距火線很遠,卻仍然處於敵軍器力威脅下。
――――――――――
帶有亞洲特性的變種30年戰役軍陣,批示鳥銃齊射的樂器也是特性。陣後的軍樂隊以鳴角與海螺為主,冇有戰鼓和鳴鑼。
線列步兵踏著音樂的鼓點,以每分鐘75步的速率快步向前,平坦的地形是線式打擊最好的疆場。
團部副官提示長官,“中校,時候到了。”
“哦,感激這片平原,韃靼人無處埋冇馬隊。如果韃靼馬隊正麵打擊,他們即便全程采取快步奔馳,起碼需求5分鐘才氣跑完1千米。而我們的列成橫隊行進的炮兵將會在2分鐘內放列,用2分鐘打出6到8輪重霰彈,從兩翼將他們的馬隊打得透心涼,步兵再用兩次齊射補刀,然後我們便能夠收割疆場。”
“佛朗機炮呢?”
“明軍馬隊並不成靠,如果真是如許,剛纔我們應當把錫克馬隊團主力安插在右翼,而不是兩翼分開,右翼畢竟有海堤,敵軍馬隊矯捷空間不大。”
“2磅小炮有5門。”
錫克馬隊團分紅兩部,擺佈翼各2個馬隊中隊,每個馬隊中隊各下轄2個110人的馬隊連。
朗格曼也放下望遠鏡,向守序問道:“中間,韃靼馬隊主力藏在戰線後,一向冇有行動,你感覺他們會如何打?”
紅色的大地,紅色的疆場,在明暗對比下,就像一幅色采濃厚的油畫。
“那我們最幸虧打擊軍隊離開通軍炮兵保護範圍後,派一支步兵保護右翼。近衛步兵現在不能投入,你隻要電白營。”
守序點點頭,“二位先生,在疇昔我們有很好的合作,彼其間建立了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