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瓊西廳[第1頁/共4頁]
東水港位於海口所西麵15千米,從海口方向延長過來的龐大沙洲隔斷了內裡的波浪。沙洲從東北向西南延長,內海長度有6千米,最寬處400米。內海海口隻要200米寬,朝向西方,避開颱風登岸的東部和東南部。水深可停巡航艦,隻要在沙洲與入海口南側岸上構築兩座炮台就能防護整座海港。
“嶽丈不必憂愁,我從三亞給你調點兵,你再從族親中招募點人。有兵甚麼都好乾。”
曾櫻上任前麵對與其他隆武朝巡撫總督一樣的題目,因為中國家傳的異地為官戰略,很多非本省官員,特彆是北方人在南京淪亡後或是掛印或是去官回家了,空缺下來的職務很多。
海防同知設立是在倭患最嚴峻的那些年,作為本地州府節製兵權的官員,直接向兵備道—巡撫—總督這條把握軍權的線賣力,與知府知州冇有實際上的附屬乾係。很多海防同知被汲引,直接就出任兵備道,不消顛末知府一級磨堪。
“不消,”海述祖道,“他籌集軍餉是為了保衛海南,我當然也要為桑梓儘一份力。”
“那就把瓊西廳設在英潮港,”守序道,“北黎也不能捨棄,那邊同步展開。”
“也罷,就當是我捐500兩銀子買了個官。”
他挑選了位於澄邁縣的東水港。
粵西州縣以往並非肥缺,有背景的官都不肯意來,現在除了曾櫻外,三府冇有一個進士,包含方國祥在內大部分官員都是舉人和貢生。儋州知州徐震祥乃至冇有功名,以剛正賢能選任的知州。原官中現分巡海南兵備僉事方國祥,瓊州同知戴文衛、雷州同知曹敘白、廉州監紀推官張孝起和原遂溪知縣喻萃慶比較受曾櫻看重。
守序當然同意。
海述祖重重哼了一聲,“這不消你說我都能想到。他給了空缺官照,按現在的常例,便是讓我們自行籌錢。”
海述祖作為瓊州豪紳,對全府官員都有體味,戴德和昌化也不會例外。
“額……”守序這時才躊躇著說道,“曾櫻開了個前提,瓊西廳官員士卒的餉銀他不管,恐怕還得嶽丈自行籌集。”
“戴德知縣林濬舉人功名,福州府閩縣人,昌化知縣黃立修舉人功名,漳州府龍溪縣人。昌化訓導黃鼎元貢生,潮州府人。”海述祖看了守序一眼,“之前來往倒是未幾,不知好不好相處。”
守序決定尊敬嶽父的定見,不過也冇需求將瓊西廳設在昌化縣城。
同知在明朝又是個無定員的職務,邊陲州府最多時乃至會有6,7個同知分掌各項事件。作為一把手的佐貳官,普通的同知職位並不高,但海防同知是個例外。
海述祖道:“並非人力的題目,是因為昌化江。按你所說,瓊西廳最首要的事情應當是屯田墾殖。瓊西乾旱,少不了要大修水利。既然文章要環繞昌化江來做,瓊西廳放在該江入海口更好。”
仆人出去改換茶水,海述祖趁便拿出輿圖放開,“你籌算把瓊西廳設在那裡?”
守序:“要不要我跟他打個號召,今後彆找我們家捐款了?”
明朝處所由軍戶和軍戶中的餘丁考科舉從而構成的處所軍政一把抓的豪紳家屬實在有些可駭,他們比普通的文官士紳家屬強的多。世襲武官包管了即便持續兩三代人考不取功名,家屬也不會墜落。
曾櫻重新汲引了一批人,他固然有權奪職官員,改換本身的人,但初來乍到這類獲咎人的事還是少做。他統領範圍內,文有三府、四散州,武有三衛。同知之類無定員的崗亭很多,有變更的空間。粵西人事安排尚未全數完成,曾櫻還在考查官員階段。如果有知州知縣空缺,現在仍然是通判、同知暫期間理。為了儘量持續處所事情,不遲誤本年的稅收,曾櫻的團體思路還是讓各地的舊官接任州縣官,新人多數任職同知和監紀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