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1640四海揚帆 - 第13章 三水至新寧的潭江出海口
翻页 夜间

第13章 三水至新寧的潭江出海口[第1頁/共3頁]

“不,這些地盤很快就不姓杜了。汪澳主,還記得很多年前,我在南洋對你的話嗎?你和曹君輔不消去遼東,在故鄉就能見到真韃。”

科蒂尼奧幾個月前出使澳門,現在仍駐在那邊。

守序帶了一個龐大的陸水兵參謀團隊同業,沿途計算官道與內河在秋夏季候的通行量和承載力,調研官道兩側州縣經濟狀況,評價處所支撐軍隊作戰潛力。

守序從杜永和手裡拿到香山知縣的任命文書,委派蔡元定接任香山。

“汪大澳主,那隻是開胃菜。”

士林中仁義的口碑很首要,仁義向來無關品德,而是依托於資本多寡,直接表現資本分派的才氣。在這個期間,仁義就是品牌,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投奔。

澳門要塞很堅毅,但他們多數炮口衝著南海,對陸地防備力量不強。澳門總督曾經構築了一條對陸城牆,在明朝嚴令下被迫裁撤。這幾年他們偷偷摸摸又增築了很多炮台,冇有連貫城牆那麼刺眼,統治廣東的南明和李成棟都有力再乾與。

接著卸載4萬石糧食,運進香山縣城。香山縣與香山守禦千戶所同城,有很多當年防倭留下的軍事設施,堆棧虎帳大多空置,略加補葺便可臨時利用。

“你需求甚麼?”

摸清這些水道非一朝一夕之事,調研遠未結束,在韃靼人到達之前會一向持續下去。

“季通,找幾小我,把《過伶仃洋》刻在城牆上,再刷一層紅漆。”

此次北上,守序帶來500艘海船,此中200艘較小的船留在海南島,彆的300艘早在八月前已連續駛入廣東,停靠在香山四周的海灣。這些船大多是空船。

大家接令,正要去處事,守序叫住蔡元定。

此時的珠江三角洲地理與後代辨彆極大,香山島東側為珠江口,西側為潭江口,兩個海口之間有無數水道相連,香山川道是最寬的那條。這就凸顯了潭江水係在軍事上的首要職位,由潭江海口上溯,在新會城下與西來的潭江乾流相彙,再沿珠江水道向北,經肇慶府的高超縣,終究在三水縣彙合珠江乾流。

如果駐軍在三水縣,這個期間不必通過東南邊向廣州府城進入伶仃洋,船隻直接南下經高超、新會也可入海。

蔡元定故鄉在新寧,與香山縣僅一江之隔。他在海南處理了官位,此番接任香山知縣從資格上講算是順理成章。

“大劃子160艘,2000多兄弟。”

因航道太窄,風向倒黴,宋軍海軍在香山的戰績不好,連輸兩陣後持續向西流落。文天祥的名篇《過伶仃洋》便是寫於香山四周。

在新會縣潭江與珠江會聚的江口四周,陸水兵參謀團隊更是集合調研了一個月,開端會聚的成果讓守序明白了為甚麼三水縣是明末廣東發作戰役最多的城池。

海船隊在香山等候合適機會,一些籌辦事情宜早不宜遲。

守序先在香山征集150艘珠江內河船,從1500明軍中抽出600人,押運3萬石大米聲援賀州,這批糧食是小袁營撐過來歲春黃不接的拯救糧,千萬不能有失。守序為此從雷州府樂民守禦千戶所抽調守將曹君輔,賣力此次的補給船隊。

佛山鎮就位於珠江南側一條注入伶仃洋的入海河道與注入潭江海口的河道之間,實在也是一座水網中的島。

海貿大興時,廣州府海防同知,乃至全部珠江口最高批示官廣東按察副使巡海道也曾長久駐紮香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