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高一功、李來亨[第1頁/共4頁]
“船隻二百餘,人數看不清楚。”
高一功道:“我當親去行在求取糧餉,你等留在南、潯間清算兵馬,等我號令。”
慶國公陳邦傅膽小包天,他見高一功不能為己所用,利用空缺赦書和私刻的秦王之寶大印,以朝廷的名義冊封孫可望為秦王。孫可望大喜之下,在滇黔二省開印視事。
李疇昔世,忠貞營痛失主將,可他們的政治承擔卻驀地一輕。
西營轉戰中原期間,便與剿匪總兵,雲南土司龍在田建立聯絡。在土司和明朝守土官共同下,孫可望領受雲南已有3年多。
戰役冇有牽掛。
“張總鎮,我們該如何措置這3顆狗頭?”
讓統統人大跌眼睛,高一功與李元胤見麵後,雖未正式和解,卻生出一點惺惺相惜之感。
對忠貞營來講,南明朝廷行在並不是個安然的處所。高一功冇有任何顧慮,他隻帶親兵一百,乘船逆流航向行在梧州。
有人勸高一功,武將不該乾預中朝之事。
雲南是產馬地,出滇的西營軍兵精糧足,士飽馬騰,氣力絕非無火線活行動戰,正處於衰弱階段的忠貞營可比。
高一功親赴詔獄,金堡此時已經被馬吉利、夏國祥節製的錦衣衛打得不成人形。高一功憤激地抱住金堡,“中外相望,惟君一人。你被杖刑打成如許,社稷另有甚麼搞頭。”
黨守素:“朝廷使者快到了,我們該如何歡迎?”
“是,高叔。”
李元胤叩首再三,“救兵逗留,臣朝夕與廣州城俱碎。臣父戰死,臣且繼死。目前廷誹謗臣謀反,臣誓以死報國度,臣死不敷恤,隻恐寒了天下虔誠將士之心。”
高一功不是軍閥。他對南明或許不太看得起,但他對這個國度的虔誠不消思疑。
高一功向永曆持續上奏,提出很多無益的建議。比如高一功建議朝廷收回財務權,以節製冇法無天的軍閥。忠貞營願帶頭讓出南寧府和擺佈江兩道。
張鵬飛有四艘葡萄牙式的Galliot船,廣東人風俗稱之為蜈蚣船。這類半加列槳帆船雙桅單船麵,船頭有2門4磅加農炮,兩舷各8門1磅佛朗機。在珠江上,Galliot船已是一等大艦。
李來亨:“這是條前程,南寧野無所掠,我等數萬人困守在此,士卒多有病死流亡,這就是個死地。”
高一功強自禁止,隻是愈發瞧不起征召他來行在對抗李元胤的閣老重臣們,暗裡多有諷刺之語。
兩邊對王爵一事爭論不下。
本來堵胤錫在鎮峽關逃出曹誌建的狼穴,也到了南寧府。忠貞營多北兵,南下廣西水土不平,士卒、戰馬多有病死者。
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擔當自成相稱一部分遺產的同時,身上也揹負了沉重的政治承擔。固然向南明稱臣,可在煤山逼死崇禎的惡名始終纏繞在忠貞營身邊。
從南寧逆流而下,船速很快。高一功比李元胤早兩天到梧州。
張鵬飛:“大澳主熟諳水情地理,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打?”
黨守素:“那該如何辦?”
高一功冷哼一聲,“南寧是死地,夔門就不是死地了嗎。川東茫茫群山,又能養起多少兵?何況此去夔門數千裡,韃子占了湖廣通衢,我們隻能走湘西和貴州的大山。山中土司態度甚是難測,營中數萬男女,不知幾人能安然走到夔門。不到最後時候,北上夔門再也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