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回浙江[第1頁/共3頁]
這當然不是蘭欽情願看到的局麵,也不是派他來廣東的北京大佬情願看到的。
黃廷琦是蘭欽從徽州帶到廣州上任的家人,蘭欽對他主持扶植的虎門寨城很對勁,“夾江而守,很好。”
府衙製中為正堂,堂後為知府廨,東為清軍同知廨,西為海防同知廨。
“哈,還要多謝季通兄供應的諜報。”
蔡元放心中一動,“廣遵老弟,到了浙江從那裡開端?”
以蘇利為廣東海軍第1鎮,代替郝堯駐三門島。
“休整必定有,但時候不會長,大統製籌辦讓我回家。”
“快快,說來聽聽。”戎大帥對故鄉的統統動靜都很感興趣。
汪彙之為海軍第2鎮,駐香港、大嶼山。
吳文獻為海軍第4鎮,駐海陵島。
“你們有多少人去浙江?”
戎大帥眉飛色舞,“我們打下海豐、惠來、揭陽、潮陽、澄海五縣,趁便抄了韃子饒平總兵吳六奇的老巢,柘林鎮和大城守禦千戶所。”
“這麼多人?”
“我倒是曉得一點浙江的環境,動靜來自廣州,很可靠。”
如許的海上氣力相對韃靼人多餘,用不著這麼多人。各鎮儲存350兵額和駕船海員,其他官兵要麼編入瓊州槳帆艦隊,要麼充分進北征船隊。
浙江的地名在蔡元定印象中隻是一個個不甚了了的名詞。
自嘉靖年倭寇大侵襲始,海防同知作為推官―同知―兵備道―巡撫―總督這一文臣掌兵體係下首要一環,曆掌海防軍權,而廣州海防同知賣力珠江口海防、禁海,查對海貿,兼管澳門,監督廣東總兵練習海軍,位卑而權重,可謂處所最首要的5品官缺。
蔡元定笑了笑,“廣遵老弟,看你的模樣,在潮惠發財了吧?”
蘭欽在同知衙內辦公,早前那篇建議造外海戰艦的題本引發朝廷正視。
“那不可,好不輕易奪下的城池,等閒如何能放棄。鄭藩不要,我去接防。”
“等等。”蘭欽叫住他,“明天是仲敘兄的忌辰,我不便去,代我上柱香吧。”
“是,不過按鄭藩的風俗,搶光東西後就會上船走人,不會在一地待太長時候。”
“不知。”
“廣遵籌算如何做?”
“預祝鎮台旗開得勝,早日光複故鄉。”
蘭欽變賣徽州統統產業,捐1萬5千兩,造4艘趕繒船,12艘快蟹船,30艘舢板,募兵800,海員1000。他本身就是有軍權的官,這支軍隊以廣州團練的名義由廣州府開餉,屯駐虎門寨。
楊彥迪為海軍第5鎮,駐欽州龍門島。
“是,聲援舟山和國姓。”戎大帥提到回家,非常歡暢,“我不想在家裡打糧,當年南下是為了在海南就糧,現在海南和南洋的糧食產量日漸增加,又不足力聲援舟山,我終究能夠歸去了。”
守序邇來整編明軍廣東海軍。
事件的配角之一蔡元定此時已分開澳門,乘北風,返帆海口。
“包一層原木就行,營中的兄弟們等不及包磚,儘快把我的衙署和兵丁移駐進城。”
但在戎大帥那邊環境就分歧了,浙江本地地理、海況數據全裝在他腦筋裡。跟著蔡元定報出的地名,戎大帥天然構成港口、要塞、炮台、航路、季風、暗礁構成的設防圖和航路。
直到雷州會戰,慘敗的平、靖二藩為儘快彌補軍隊喪失,號令軍民捐資募兵造船,呼應賜與官職、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