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廣州之戰1[第1頁/共2頁]
本年南風期多次增兵,香山守軍已達3000人。守序賞格5萬兩白銀,選出身後相對精銳一些的軍隊。
廣州城是一座水的都會,珠江八口出海,江海相連,海岸線之長,甲於中國其他大江大河港口。
蓋倫戰艦沿珠江上溯,大部分飛行段題目不大,就是這三處沙洲難以通行。蓋倫吃水過深,必須在沙洲前停船等候漲潮。如要安然起見,蓋倫戰艦最幸虧白日駛入珠江,用三個白日的潮流度過傷害的飛行段。
島上村落築有圍牆,圈起耕地、菜地和花圃。工事中模糊能瞥見黑洞洞的炮口。廣東鄉村械鬥常常拉著大炮上陣,官戎服備比起來好不到哪去,官府統治端賴大師相互給麵子。
三匹馬並排走在步隊前線,守序左手是掛鎮海將軍印香山總兵張鵬,右手是廣州海軍總兵吳文獻。兩位明軍總兵麵龐緊繃,神采嚴厲。
韃靼人未攻占廣州,對水中村落很有力,結寨的村民比陸地更安然安然。
1.5海裡的寬度意味著韃靼人即便占據江對岸,也冇法通過構築炮台封閉江麵。航道距岸邊的間隔,超越紅夷大炮有效射程太多。這同時意味著廣州冇法從陸地包抄。
珠江是非常斑斕的河道,河水清澈,山明水秀,兩岸叢林起伏。
從珠江口至黃埔島,有三個傷害的沙洲淺灘。
廣州明軍頻繁出城反衝鋒,肇慶明軍持續攻打三水、清遠,尚可喜耿繼茂壓力山大。最嚴峻的時候,韃靼人圍不下去了,藩下兵丁要求撤出廣州死地。尚可喜硬頂著不撤兵,一麵向江西求援,一麵構築長壕坐守城北大營。
本年廣州夏季氣溫不低,珠江兩岸仍有很多常綠植物,每個河中小島都那麼鬱鬱蔥蔥。成群的野鴨在那邊尋食,一個建得像屋子似的大木筏和島嶼相連,野鴨從木筏的門口自在翱翔出入。
河中有很多小島和沙洲,星羅棋佈。大潮流或是夏天大水期,有些小島會被大水淹冇。
守序乘坐一艘Galliot戰船,溯珠江而上。身後的戎克船隊裝載了1500瓊州明軍和陸軍東水營。
船隊在懷遠驛泊岸,2000瓊州明軍踏著整齊的腳步,進入廣州南門。
“耀羽,你快去找張月安排換防。吳總鎮,帶我去城北看看。”
吳文獻:“韃子用竹籃盛土構築炮兵陣地,城外炮台全被打倒。我們的兵力出城反擊,難以篡奪敵軍大炮。”
尚耿兩藩原無重炮配屬,在江西、南嶺前後緝獲明軍27門紅夷大炮。進抵廣州後,韃靼人火力不敷,強攻廣州三次儘皆得勝。
跟著更多江西救兵到來,韃靼人的局麵逐步好轉。尚可喜派投降的叢化知縣季奕聲鑄炮,數月來共鑄成46門大炮,合緝獲重炮共73門。尚可喜通過搜刮、外購,給每門炮儲備了500發彈藥,全軍單火藥就儲備了40萬斤。這也就是在廣東,天下其他任何省都冇有這類軍器動員才氣。
軍中未照顧加農炮,後隊拖著十幾門佛朗機和劈山炮等步兵炮。
自韃靼人三月初六開抵廣州城郊,廣州戰役正式開端到現在已經疇昔8個月。
長矛兵鳥槍兵中混有少數黎族和瑤族刀盾兵。士卒無頭盔,儘以布巾裹頭。上身著背心狀的布麵鐵甲,下裹綁腿,後背處標出所屬營頭番號。各兵種以頭巾色彩相辨彆,長槍兵裹以紅巾、鳥槍兵裹以藍巾,刀盾兵裹以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