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1640四海揚帆 - 第39章 虎門之戰
翻页 夜间

第39章 虎門之戰[第1頁/共3頁]

5個陸戰連換乘小艇登岸,陸軍炮兵連的2門5.5寸榴彈炮加強給登岸軍隊。

穩固炮台有20多門炮,橫檔炮台朝向西航道的火炮隻要14門,敵軍炮位全數露天,3艘戰艦很快就壓抑了敵軍炮火。

舞台中心,十餘艘烏艚船和白艚船在海麵上燃燒,騰起濃濃的黑煙。

另有十餘艘韃軍戰船降旗投降,聯軍槳帆船接舷靠幫,俘虜棄械蹲地等候措置。其他敵船冒死向上遊逃竄,視野裡隻要一片狼狽的背影。

俘虜供述,敵軍為興建虎門炮台,在廣州城內調撥了1百萬兩白銀。

虎門炮台參考的是澳門要塞防備體係,葡萄牙人會甚麼,韃靼人就會甚麼,葡萄牙人冇搞的,韃靼人也冇搞。

綠營兵丟下他們的主帥,四散而跑。

那是前衛艦隊的戰果,冇甚麼難度。

上橫檔島有橫檔山,山下有橫檔月炮城,山上有橫檔炮台。月炮城臨江,3麵環水。

橫檔島火線是獅子洋,大虎頭島上有兩座山,島南小山為豬頭山,島北略大的山為虎頭山,其上築有大虎炮台,這座炮台炮口朝東,位置偏避,闊彆主防地,幾近冇有效處。

韃靼人造的炮不算差,工藝程度比當年的明軍強。陸戰隊回報,在沙角炮台有1門6千斤大炮,泥模鍛造,通長284cm,內膛徑15cm,外膛徑50cm,炮體前細後豐,食藥15斤,炮子15斤。那是1門倍徑比較公道,靠近20磅的岸防重炮。

東航道有攔江鐵鎖,戰役不必考慮敵軍戰船威脅。

守序向百姓點頭請安。

橫檔與威遠之間的東航道是珠江主航道,橫檔與穩固之間的西航道是珠江輔航道,在主航道上,韃靼人拉起兩道很粗的攔江鐵鎖。

大本營以為珠江水文、颱風和濕熱地區的風行病是比韃靼軍隊更大的費事,以是他們挑選夏季出征,儘量減少軍隊因痢疾和熱病形成非戰役減員。

歐佛洛緒涅號戰列艦、伯倫希爾號、休伯利安號巡洋艦逼近上橫檔島,與橫檔月炮台對射。

上橫檔南麵250米的下橫檔島無兵駐守。

陸戰隊用刺刀逼迫俘虜調轉炮口,向山下具有50門火炮的橫檔月炮台射擊。

韃靼人統統的炮台都是火炮衝外,炮台火線連女牆都冇有,陸軍居高臨下,依托地形和樹木向山下射擊,幾分鐘就完整摧毀了敵軍抵當。

克羅托號、阿格萊亞號2艘戰列艦與古晉號、泗務號2艘巡洋艦逼近亞娘鞋島上的威遠炮城,那邊是敵軍總炮台,張國勳的總兵旗就在威遠。

其他8艘保護艦狠惡轟擊敵軍在上橫檔島火線的敵軍虎帳,韃靼兵如同無頭蒼蠅般捧首鼠竄。

水兵陸戰隊派出4個連,登岸艇冒著很衰弱的鳥銃火力和輕型佛朗機火力在兩岸的大角、沙角炮台側火線登岸。

火線炮戰吸引了統統人重視力,戰艦有中彈,傷亡能夠接管。

虎門炮台群一共有各色紅夷大炮近150門,此中有很多發射15斤炮彈的岸防重炮。

韃靼人在正麵構築有4座炮台,東岸亞娘鞋島有威遠炮城,西岸有穩固炮城。

多達30艘槳帆船配屬給兩支炮擊分艦隊,幫忙帆船艦進至合適陣位,並給大艦供應保護,製止敵軍放出火攻船。

因為某些啟事,葡萄牙人設想炮台時隻考慮了海防,韃靼人照抄之下,也未考慮來自空中的威脅,各炮城背後幾近不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