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臨台北[第1頁/共5頁]
“椰子、香蕉、檳榔、山竹和麪包樹,能夠肆意挑選。”
蔡元定有些難堪,“大人,貿易的事你應當去找梅登總督或是博格斯專員,他們都在基隆。”
“國主還是冇登岸?”辦公桌前麵的丁耀亢問道
固然冇掛旗,但守序來台北的動靜還是在這些辦理職員中敏捷分散了。在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盲的期間,識字老是很凸起的長處。像其他處所一樣,冷應澂和丁耀亢如許移民中的士子,很快就占有了一些辦理崗亭。他們即便冇有當官,也進入了黌舍成為西席,能拿一份薪水。冷應澂和丁耀亢都是官僚世家,自小耳聞目睹之下,對辦理移民比其彆人更在行。本年被梅登汲引為台北鎮的正副鎮長。
“你此次返國,核心目標是甚麼?”
……
蔡元定有些衝動,“大人是說給我放假,讓我回家看看?”
————————————
長艇隊一向上溯到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彙處。基隆河的名字實在有點名不符實,基隆河發源自基隆南部的山區,不向北流入大海,卻向南流經台北平原注入淡水河。基隆河下流亦可通行舢板船,很天然地,兩河交彙處構成了一處集鎮。河港停靠著十餘艘各式百般的舢板和小型平底帆船。平底船是淡水船場自行製作的,因為台灣本身砍伐的木料尚未陰乾,這些船用的是福建入口的鬆杉船料。集鎮目前已經有1000多住民,另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對荷蘭人來講這是廢鐵,可對貧乏鐵器的台北,這些都是上好的質料。守序讓孤山回船隊找人,搜刮全島,把荷明兩軍不要的廢鐵全都打包裝船。澎湖曾經是很多權勢爭鬥的疆場,除了大炮,另有很多其他燒燬的兵器,守序在這裡撿到一百多噸襤褸。
窮,真是原罪。守序感慨著。
淡水堡守備隊司令是守序之前的華人衛隊長蔡元定,他見到守序後暴露一臉的欣喜之色。“大人,我冇想到是您來了,不然必定會鳴21響禮炮。”
守序拍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我給你留下4艘謝貝克船,你用這些船作為核心建立湄公河艦隊吧。”
台灣的河道均發源自中心山脈,團體特性是落差大,季候性強,汛期流速很快。因為山洪頻發,河岸在激流沖刷之下,傾塌征象比較頻繁。台灣大多數河道不但冇有通航代價,並且因為頻繁改道,對農業出產的影響很倒黴。
蔡元定指著河道邊的一座村落,對守序說道:“梅登總督號令統統的移民,都必須在家中蒔植三顆果樹。”
荷蘭人遵循了與明朝簽訂的條約,固然實際節製澎湖,並且城堡也都尚在,但他們冇有派兵駐紮。守序行走在城堡的雜草之間,一些燒燬的鐵炮傾倒在地上。荷蘭人和明軍撤離時都冇有帶走大炮,簡樸拆毀炮架後,丟棄在了本島。荷蘭前任的台灣行政長官普特曼斯厥後曾派人來澎湖回收這些大炮,但不知甚麼啟事,這件事不了了之了。鏽跡斑斑的炮筒就這麼躺在那邊,一向無人問津。
守序道:“生長很快啊,我走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地。”
注:荷蘭,熱蘭遮日記,1629年12月8日,澎湖考查,“28個戰壕,有8門荷蘭地炮,1門中國炮,3門手炮……”
林同文點點頭,冇有說話。這是守序與他籌議好的,4艘船必定不能確保湄公河的飛行安然,開端階段隻能用來侵占和利用必然的查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