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八百裡鋼鉗4[第1頁/共4頁]
恰是因為馬雄部戰役力不太可靠,濟席哈纔會給他們分撥保衛交通線這類比較簡樸的任務。
當後路未被包抄時,綠營兵凡是能夠維繫住他們的鬥誌。敵兵居高臨下打火繩槍和輕炮,給打擊軍隊形成不小的費事。在陣勢更加險要的南流江右岸,韃靼人構築了3座炮台控扼江麵,擋住枯水期需求拉縴行進的聯軍後勤船隊。
當天下午,位於天門關方向的獵兵軍隊紛繁向城池方向撤退。
行軍中最關頭的是配屬作戰的山地炮兵。
在陸川縣,聯勤部派駐的參謀小組已經等候多時了。陸川縣附屬於廣東巡撫張孝起統領,這裡是從江西南撤的明軍曹大鎬等部的防區。
防備北流縣的兵馬是被聯軍多次打擊過的廣西綠營馬雄部,在韃靼人主力未開抵兩廣之前,廣西沿西江擺設三部敵軍。廣西提督線國安居中,駐於潯州、橫州;右翼總兵全節駐於南寧;右翼總兵馬雄駐於梧州,其他各省抽調的綠營兵彆離配屬在三部麾下。
北流城內守軍約有800人,城池位於北流江左岸(即西岸),縣城上遊的江麵,寬度不敷100米,有多處淺灘能夠徙涉,交叉支隊過江後,很快捕獲敵軍十餘艘運糧的舢板。
贛軍的設備與其他明軍近似,少量精銳的兵士設備燧發槍、線膛槍。
隨後,聯軍分出一部100兵押送俘虜的民夫,與本方民夫一起向東南邊向撤退。
北流縣是敵軍的補給基地,北流江的水運漕糧在此下船,由馱馬和人力運過天門關,運送至玉林州城下的圍城雄師中。
聯軍並未包抄敵軍,在破城那刻,城內的綠營兵翻開北門,一湧而出,民夫堵塞了門路,綠營兵揮刀就砍,任何擋住前路的東西,不管是民夫還是阻擊的零散明軍都擋不住這群殺紅眼的傢夥轉換打擊方向的決計。
因為沿著南流江的官道過分曲折,12磅炮的行走體係冇法在如許的門路上轉彎,是以野戰炮兵落空了快速矯捷才氣。炮兵隻能解開前車,人拉肩扛,外加挽馬拖曳,將重炮挪動到合適的陣地上。
贛軍冇有孤負聯軍批示部對他們的等候,為共同此次交叉行動,陸川動員1800軍兵和1200民夫,大大超出了打算。
博白敵軍批示官是綠營隨征提督楊捷。
交叉的門路埋冇在河穀密林當中,在雨季,很多路段是不存在的,隻要雨季才重新閃現出來。沿線的河道上遊在這個季候均有能夠徙涉的地段,隻要本地軍隊,才氣搞清這些龐大的環境。
輜重船隊臨時留在博白縣城,主力軍隊持續向進步犯,舢板上的水兵挫敗了敵軍數次火攻船進犯,步兵則像之前一樣,在山溝裡交叉,搶占敵軍側翼的山頭,架起榴彈炮轟擊敵虎帳壘。
縣城位於在廉江州入海的九洲江上遊,漲水期運輸船可直抵城下。為此次作戰,聯勤部之前已儲備了一部分物質。
從炮兵氣力上看,麵前這支明戎服備並不差。最晚歸正的綠營兵,設備的還是虎蹲炮和佛朗機,贛軍比他們強。
聯軍先依托現成的工事占據陣地,節製城內和四周的5000民夫。隨後,分出900明軍,2個山地獵兵連向前追擊,追擊的重點不是殺那些崩潰的馬雄部綠營,而是節製北流江上那些正在飛行的漕船。
當交叉支隊走出山區,呈現在北流縣城下時,後衛與他們的路程差異已拉大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