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強渡[第1頁/共3頁]
臼炮擊發,熾熱的火焰從火門噴出,如果不謹慎,乃至會灼傷點炮手的手臂。
戎大帥走上船頭,在他身後是80艘沿花橋水兩岸停靠的舢板,統統舢板上都鋪著蘆蓆和纏繞草葉的魚網。
4名炮兵抬起帶鐵鉤的炮彈,謹慎翼翼地放進炮膛中心,炮彈重49公斤,非常沉重。
徐定和跟從2營登岸。
1營追下海堤,迂迴港口東側翼。
雷州港,又稱南埔津埠位於南渡河與其右岸(南)支流花橋水交彙的河口,距南渡河入海口約莫2千米。
排長撇撇嘴,“連老子當年的程度都不如,弟兄們抓緊劃,過會用刺刀挑了他們。”
戰況與徐定和假想的差未幾,10餘條舢板連續泊岸,綠營火力勸止形成的影響僅僅是迫使後續船隊向敵軍兩翼略作伸展。
三艘臼炮戰艦發射的陣容最大。
科蒂尼奧頭戴三角帽,一身將軍號衣,端坐在船尾。
徐定和細心察看綠營射擊頻次,敵軍分為3排,每排約有60杆鳥銃,火線拉得很開,密度很低。3排輪轉不成能構成綿密火力,綠營擔當自明軍,這類極力伸展兩翼,增加前後縱深的軍陣不知是從哪學的。相較而言,八旗6排火繩槍隊和長槍陣能力更大。
原有的臼炮需求彆離撲滅炮彈引線和火炮引線,新型臼炮給炮膛裝了支撐佈局,在藥室與炮彈之間留下流隙,火藥燃燒的火焰通過遊隙足以撲滅炮彈引線,如許發射過程就簡化到一步,安然係數大為進步。
“派人提示陸軍,另有3個小時漲潮,界時戰艦將退出內河,他們最幸虧那之前拿下大埔港。”
有的步兵槍管裡另有槍彈,不管他們本來屬於哪個連,此時在一個上尉批示以下隊。
是以海峽艦隊未參與行動,瓊州分艦隊派了幾艘吃水淺的槳帆船停在南津港,援助本次渡河。輕型戰艦與火炮長艇最較著的辨彆是前者有船麵,後者無船麵。
10寸臼炮連底座重達3噸,牢固放於船身前部靠近中心的位置,船麵下的承重佈局很堅毅。
綠營藤牌兵舉著盾牌和腰刀,在堤壩上粗粗結成戰陣,有的鳥銃手棄槍拔刀,有的嚴峻裝填。
船長回身走到炮位。
團長徐定和悄悄地看著懷錶,等候反擊號令。
副官提示道:“團長?”
火繩槍隊形疏鬆,有空間讓兵士前後輪轉。
岸邊的親兵舉起副總兵大旗,1200明軍水兵翻開遮覆舢板的假裝物,解開錨纜,向5千米外的下流劃去。
團部兵點起信號彈,向後陳述強渡勝利。
考慮到敵軍必定有部分冷刀戰兵士,徐定和估計敵軍總兵力約有大半個營。
河堤上有喧鬨的人聲傳來,接著亮起3團炮口焰,炮子在舢板四周紛繁落水,濺起的水花多而小,是霰彈。
河道蜿蜒,如果沿堤壩設防,戰線將寬達十幾千米,耿繼茂的人再多也不敷放開的。以是韃靼軍第一線防備支撐點自西向東是麻演渡、南渡、嘉禾渡三個渡口以及大埔、麻亭仔兩座北岸港埠。
充足戰列艦、巡洋艦演出的深水航道遠在海堤以外3千米,大型戰艦即便吊射結果也不會好,把這些大師夥開過來隻能嚇人。
徐定和昂首看向天空,一輪圓月高掛蒼穹,撒下銀光。
榴彈一發發射進大埔港,爆炸的火光倒印在河水中,就像節日的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