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賀州[第1頁/共3頁]
張時傑在賀州留下600多人,自率2000人北上,開赴富川縣。因賀州城樊籬了忠貞營主力,從賀州至富川這一段江麵兩岸,受創不重。明軍的戰船此前大多都拖到富川縣,製止了被忠貞營裹挾。
“北上與羯胡作戰,天然不能讓將士們冇了趁手的兵刃。張總兵不必擔憂,我承諾你的刀槍,一把都不會少。”
“霍山,賀虎臣呢?”
富川麵積比賀州城小,因為曾經是防瑤火線,城牆堅毅程度不亞於賀州。實際上,因為磚石質料充沛,明朝在南邊構築的城池遍及都很堅毅。隻是因為設想啟事,高大不足厚度不敷,防重炮才氣差了點。如果敵軍冇有12磅以上攻城炮,南邊這些磚石城牆是很難摧毀的。
第四條是湖南宜章與廣東樂昌(韶州府)之間,沿武水而入北江,九瀧十八灘,唐朝韓愈南下即走此道。
護城河靠近城牆一側陣勢比對岸高約一米,居高臨下。城牆略有弧度,中有墩台凸起,上建磚石佈局敵樓,高十餘米,有射擊孔或察看孔。城牆寬約十步,墩台處寬約十五步。
湖廣明軍冇有同一批示,有的將軍守在湖南南邊的州縣軍堡,有的挑選逃回廣西、湘西。
忠貞營南去,賀州明軍跟在他們身後領受賀江下流的封川、開建二縣,為的就是這批秋糧。
張時傑率部進入富川縣城。
與張時傑的衝突,讓謝元汴認識到要練習本身的軍隊。陸軍明顯短期內難以見效,謝元汴決定依托珠江上的船戶漁民打造一支內河海軍。他從故鄉招來一批親朋故舊,儘是墨客,與連續收編的湖廣和忠貞營狼藉的潰兵編成一隊。就等著秋糧收割有錢後豎旗招兵開乾。
張時傑鎮守賀州多日,對四周的交通地形瞭然於胸。
不止州城縣城所城,明朝在南邊構築了大量次級軍堡。賀州、富川二地就有4座巡檢司,滿是條石構築的要塞。如南邊將賀州與廣東分開開的信都巡檢司城,城池於巍然峻峭的喀斯特石山拔地而起,呈兩側天然合圍之勢,東有金雞山為屏,西以五指山為障,環成一個龐大的括號,僅南北兩側有兩個天然豁口。明朝在衝要處壘石搭牆砌成對峙的門樓,在山頭上設置炮台,在山外挖出城壕,仰仗其險要的陣勢,易守難攻,防備機能很好。
南段城牆與西側城交彙處建有一座5層高的石砌塔樓,為全城製高點。一麵戰旗在塔頂頂風飄蕩。
聞名的靈渠和梅關不必多說。
隨後幾天賀州明軍全數出動,放下盔甲槍炮,下地割稻。瓊州明軍軍紀比較好,新兵多為賀州本土後輩,收割時敢脫手腳的隻是少數人。
第三條是湖南郴州與廣東連州之間,跨騎田嶺,將湖南的瀟水接湟水,即連江,彆名小北江。這條線,西漢時屬桂陽郡,設有陽山關與湟溪關,西漢南下軍隊“出桂陽,下湟水”即指此條交通線。
謝元汴說完便回身下了塔樓。
州城南北長約一千米,東西寬約五六百米,形狀並不法則,近似長方形。城牆內是縣衙、監獄、糧倉之類的官方設施,其他大多為民居、祠堂。
廣西,賀州城。
在北東走向的都龐嶺和萌渚嶺之間,存在著一條相對低下的北東向山間大穀地。該穀西部都龐嶺,高程二千米以上;東部萌渚嶺,高程也一千七百米以上。二嶺間為低穀丘陵和山間盆地,穀地高程都在二百米以下,是全部南嶺山脈的一條最大的山間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