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七回 再三懇求[第1頁/共4頁]
"皇上與天同壽,萬莫憂思。"
她倒也不是趕著想去,隻是感覺富察府該有人出麵罷了,"不然你去?"
福康安聞言不樂意,"是他奸刁先惹你,他若不點炮仗,也不會驚了馬兒,即便他出事,也不是你的錯,你不必怕,阿瑪給你撐腰!"
"那我也得受著,誰的孩子出了事,母親都會焦急。"明珠並不知劉佳氏是如何一小我,還覺得頂多責備幾句罷了,也冇多想,就想去聊表歉意,
正說著,忽聞裡頭一聲淒厲的哭喊,"綿怡!綿怡!我的兒啊!"
而兄弟陣亡他自責,母親突然亡故,他更是慚愧難當,身心怠倦,返來後又在墳場旁住了三日,每日蝕素,身子怎生受的?
聲音刺耳又絕望,聽得永琰亂了心神,暗自禱告千萬不要出甚麼不測……
"哦?"明珠?她如何會過來?是傳聞了綿怡受傷,過來看望麼?
次日,乾隆在朝堂提及此事,有大臣啟奏,提出丁憂守製,說是母親去世,福康安理應歸京,不成任職。
"話雖如此,可我們也該去看望。即使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不能不知禮。"
"我去看看罷!"
兩刻鐘後,乾隆翻開了房門,候在外頭的福長安過來攙扶,看他紅了眼眶,忍不住勸道:"皇上,請節哀,千萬保重龍體。"
"我纔不要看人神采,給人賠罪報歉,憑甚麼?"福康安以為冇需求,傲然道:"又不是女兒的錯。"
"哎――"福康安看她盤算了主張,也不好攔她,隻好由她去了。
門外的長隨一見明珠,給她行了禮,讓她先候著,隨掉隊了屋,走近永琰,小聲通報,
屋內,世人守在床前,大夫也在不時察看著,永琰愁眉難舒,坐在一旁,焦心腸等候著。劉佳氏一向哭哭啼啼,惹得貳心煩,又不好說她。吉蘭立在永琰身邊,故作憂愁,內心實在更盼望這孩子醒不過來,那麼她的小兒子,便是宗子了!
乾隆收到奏摺後,舉棋不定,但是福康安連上三份奏摺,說安北國已有新君即位,君主是阮光垂的哥哥阮光瓚。局麵已安定,要求回京,為母親守喪。
帳中的他,展轉反側,望著燭光,怔怔發楞,明珠就躺在他身側,看著他的背影,忍不住靠近,伸手搭在他腰間。
當初明珠的意義是,等太夫人昇天今後,再將他們的孩子公諸於眾,即便晴蕙恨她,明珠也無所顧忌,敢跟她較量兒。
他還在想著本年冬月回京,伴隨母親,作為賠償,豈料,一拖再拖,全了大義,違了孝道,子欲養而親不待……
他若接到母親病逝之信,必該心胸哀思,但事已至此,即便他趕返來,不過是徒增哀思。朕的意義,還讓他留在廣西,不必回京。"
"王爺,嘉勇公夫人求見。"
歸府後的福康安表情沉痛,來不及與明珠話舊,著了素服,在母親墓前的茅廬裡守了三日,才被福長安勸回府。
"可我恨我本身,七十大壽我不在,客歲我也不在,本年,竟是再也冇有機遇為額娘賀壽……"這便是老天獎懲他食言的結果麼?為何,這麼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