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戰事[第1頁/共4頁]
隻是未幾日的工夫,終因上奏言及此事之人太多,容與不得不直麵話題,“國朝本就有禦馬監寺人出任提督監軍一說,現在朝堂上眾口一詞,皇上不該再躲避。”
“林公,實不相瞞,許某是來報信的,遼王要反。”
容與心下猛地一跳,“你當真的?”
那麼事情還不算太糟,韓源現在還是舉棋不定的牆頭草,端看朝廷和遼王哪個勝算大。容與對諸藩兵力多少有體味,曉得遼王不過有三萬親兵加府兵,暗裡招兵買馬一時也超不過五萬,此番不吝勾搭蒙前人,也不知承諾了對方多少好處,國朝有這等小報酬一己之私勾搭外寇,毫不容姑息。
沈徽凝眉,當真看了他好一會兒,終是搖了點頭,“卿一片情意,朕都了了。”說著握緊他的手,抿唇一笑,“不過是說說罷了,太子到底年幼難當重擔,我不能冒這個險。我已想好領兵人選,勞煩卿研磨執筆,替我擬就這道旨意。”
“如何?你怕我不諳用兵之道?”容與挑眉看他,“還是感覺我無能,連隨軍之事都做不好?”
沈徽先是一愣,旋即笑著歎了口氣,“那裡,你那些兵法兵法也冇少讀,就是紙上談談,我也不敢小覷。”收了笑,他當真道,“我向來都不會藐視你,這點默契我們還是有的罷,我隻是擔憂,怕萬一有個照顧不及的處所......”
容與那裡等得,決然道,“無妨,有甚麼事我一身來擔。”言罷韁繩一緊,一人一騎已飛奔而去。
容與無法領命,這日趕去兵部衙門談判公事,出來時天已向晚,想著來不及趕在宮門下鑰前歸去,便命人回宮稟明沈徽,自去外宅姑息一夜。
奏疏擺在容與麵前,因事涉本身,披紅時也該有所避諱,因而放下硃筆,隻等沈徽親身做一個決策。
容與想著他的遭際,開門見山問,“聽聞許先生在遼王府頗回禮遇,如何好端端地這般模樣呈現在京師?”
容與隨他看了半日,思忖道,“兵貴神速,徹夜就擬旨,增派雄師趕赴雁北一線。隻是大同鎮守寺人怕是和他們一起,也用心要看看朝廷和遼王哪個能成事,不然早該將此事秘呈禦前。皇上想好調派那個領兵出戰?”
因而又有人順著這話,請天子調提督寺人林容與為監軍,親赴大同督戰,乃至將這番調任說得好似給容與一個將功贖罪的機遇普通。
一番話說得豪氣乾雲,也聽得容與有幾分彭湃,隻是心中猶自不安,“好,你執意要去,我也不說廢話,京裡有太子監國,幫手諸臣必然要安排安妥。我隻要一個要求,你須得承諾讓我隨你一起。”
容與點頭,“進宮之前,我已讓衛延派人星夜趕赴大寧,如果快的話,明日傍晚就能收到傳書,遼王是否要反,便見分曉。”
談判失利,容與隻得靜待沈徽說的安排,倒是於幾今後接到旨意,一樣委任他為監軍,十今後赴登萊一代觀察海防。
關於許子畏,容與厥後也傳聞了一些他的故事,自京師一彆,他迴歸吳中待了一段時候,厥後因聽聞大寧府遼王為人風雅,在府中廣納賢才,他便投奔了去。現在俄然落魄的呈現在都城,莫非是因獲咎遼王纔會落得如此淒惶?
說完起家,自去拿堪輿圖細心檢察,燈影搖擺下,隻見他神采愈沉。
沈徽含笑安撫,“放心,朕不會有事,更不會有失。你忘了,我們的輜重但是屯在遼東一線,倘若讓遼王擄獲,必然遺禍無窮。朕親征是為晉升火線官兵士氣,也是為揚我國威,更是為一舉平叛剿匪,且非論那些武功武功的話,國朝因循天子守國門的舊例,現在宗室與外寇勾搭,朕自是有任務把這個國門守住守好。順帶檢視全軍,國朝畢竟已多年冇和蒙前人打過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