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 - 馮延巳
翻页 夜间

馮延巳[第1頁/共3頁]

延巳當政期間,先是打擊湖南,大敗而歸。後是淮南被後周攻陷,馮延魯兵敗被俘,另一宰相孫晟出使後周被殺。958年,馮延巳被迫再次罷相。當時朝廷裡黨爭狠惡,朝士分為兩黨,宋齊丘、陳覺、李征古、馮延巳等為一黨,孫晟、常夢錫、韓熙載等報酬一黨。幾次兵敗,使得李璟痛下決計,肅除黨爭。於958年下詔,曆數宋齊丘、陳覺、李征古之罪。宋齊丘放歸九華山,不久就餓死在家中,陳覺、李征古被逼他殺。至此,宋黨淹冇。而馮延巳屬於宋黨,竟然安然無恙,表白李璟對馮延巳始終信賴不疑,也能夠是馮延巳作歹未幾。罷相兩年後,即公元960年,馮延巳因病歸天,長年58歲。也就是這一年,趙匡胤篡奪天下,建立起北宋王朝。再過一年(961年),李璟歸天,李煜即位。

馮詞寫愁的最大特性,是憂愁的不肯定性和昏黃性。他詞中的憂愁,具有一種超出時空和詳細情事的特質,寫來蒼茫昏黃,含而不露。馮詞中的憂愁“閒情”,常常很難確指是甚麼性子的憂愁,是因為甚麼啟事此苦悶。比如前麵例舉過的《鵲踏枝》中的“閒情”,就很難說清是一種甚麼樣的情,一種甚麼樣的愁。他隻是把這類閒情閒愁表示得深沉而耐久,想投擲也投擲不了,掙紮也掙紮不脫,像孫悟空的緊箍咒,始終纏繞在心頭。他的幾首《采桑子》詞,這個特性最為凸起。作者所要表示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憂愁苦悶,煩悶不歡;一種能夠已經存在又彷彿是行未到臨的人生憂患。馮詞憂患苦悶的內涵性子,是冇法確指的,冇法界定的,從而留給讀者更大的自在締造遐想的空間,有著更大的藝術張力。讀馮詞,也會被打動,但需求遐想,需求深層的思慮。

在藝術上,馮延巳詞也有特性。一是空間境地比較闊大,常以大境寫柔情,如“將遠恨,上高樓。寒江天外流”;“樓上春寒山四周”等。闊大無窮的空間境地,表示出愁思的深重。二是長於用層層遞進的抒懷伎倆,把苦悶相思表示得一層深似一層。這就是前人所說的“層深”之法,最典範的是“淚眼問花花不語。隔牆飛過鞦韆去”。其他詞作也屢用此法。三是在景象的配置上,長於用逆向配置法。詞中寫情,最常見的是情與景融會互寫,但情與景融會配置的體例有同向配置和逆向配置兩種。所渭同向配置,是客觀風景包含的感情指向與主觀感情的性子不異,逆向配置是客觀風景的感情指向與主觀感情性子恰好相反。馮延巳詞中,常常喜好用明麗光輝的春光來寫哀思的情感。景象的逆向配置,更加寫出了仆人公的愁情。麵對歡樂之景,尚且苦悶,如果是哀思之景,其憂愁苦悶更可想而知。

馮延巳的詞集名《陽春錄》,有的題作《陽春集》,北宋時就有傳本,但宋朝的本子早就失傳。現存最早的本子,是明人吳訥的《唐宋名賢百家詞》抄本,清朝抄刻本也有很多。但各本收詞不儘不異,有的收有偽作。中華書局1999年出版的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和劉尊明編著的《全唐五代詞》,收錄馮延巳詞112首。

馮延巳的品德,頗受非議,常常被政敵指責為“奸佞刁滑”,“奉承刁滑”。他與魏岑、陳覺、查文徽、馮延魯五人被稱為“五鬼”。政敵的進犯,不免言過實在,但馮延巳一再被人指責,彷彿也不是毫無按照。馮延巳的政治觀點和政治才調確屬平淡。比如他曾說:“先主李昪喪師數千人,就吃不下飯,感喟十天半月,一個隧道的農家翁,怎能成績天下的大事。當今主上(李璟),數萬軍隊在外兵戈,也不放在心上,還是不斷地宴樂擊鞠,這纔是真正的豪傑主。”這番話,足見馮延巳政治上的平淡荒唐。跟李璟、李煜一樣,馮延巳也多纔多藝,這也是李璟信賴他的首要啟事。他的才藝文章,連政敵也很佩服。《釣磯立談》記錄孫晟曾經劈麵指責馮延巳:“君常輕我,我知之矣。文章不如君也,技藝不如君也,滑稽不如君也。”陸遊《南唐書·馮延巳傳》記錄孫晟的話是:“鴻筆藻麗,十生不及君;滑稽歌酒,百生不及君;奉承刁滑,累劫不及君。”兩處記錄,筆墨雖不一樣,但意義不異。看來馮延巳為人確切多才藝,善文章,滑稽詼諧。又據《釣磯立談》記錄,馮延巳特彆能言善辯。他“辯論縱橫,如傾懸河暴雨,聽之不覺膝席而屢前,令人忘寢與食”。他又工書法,《佩文齋書畫譜》列舉南唐十九位書法家的名字,此中就有馮延巳的大名。他的詩也寫得工緻,但傳播下來的獨一一首。不過馮延巳最聞名最有成績的,還是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