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約法[第1頁/共3頁]
對此李破天然所知寥寥,也隻大抵曉得法華宗權勢不小,首要都集合在江南地區,因為北方烽火各處的原因,和尚們紛繁南逃,便更增其勢。
楊廣對待佛教的態度是他爭位以及在朝期間的一個首要環節,智顗和尚的名字在隋史之上呈現過兩次。
眾生?李破心說你還真敢說,嘴上則問道:“這點事也用來見朕嗎?洛陽令衙就在那邊,廟產如果是爾等的,天然就會發還,朝廷在此事上並無難為之意,還是說那些廟產本就不是你們的,卻想占下來為己用?”
聽聞陛下東巡,便冒然覲見,還請陛下憐貧僧等人一片苦心,予一存身之地,不敢爭產,能稍稍遮風擋雨便可。”
汝等既然身處洛陽,那便要為洛陽,乃至河南百姓著想,白馬寺此後就是洛陽正宗,寺中僧眾再稱家數者,那就是禮佛不虔,儘可逐出。”
很早之前不消管這些,因為和尚這個群體多數居無定所,不事財產,是脫籍之人,以化緣為生,和流民相仿。
如果說儒家的那些東西在李破眼中另有很大代價,經常會拜讀一下的話,那麼梵學在他這裡就一點興趣也無。
老衲終究透出了些奸刁,用佛家的話說,應當近似於打機鋒。
以是也就不耐煩跟人雲山霧繞的說甚麼廢話,嗯,歸正他也說不出來。
“道人們講究有為而有為,儒生講的是仁義禮智信,貧僧等佛祖座下則不然,因果善惡,有相無相,心無掛礙,唯牽念眾生之痛苦,願天下大同,皆向西方極樂天下而行。
第一個,觸及到了佛門的廟產,各個寺廟的財產來自各方捐募,越是大寺越是富有,之前他們也是不消交稅的。
老衲這回是真的驚了,打些機鋒,議論些人道,哲學層麵的東西,他都能接得住,佛祖講法,有口綻蓮花的論述。
便如蕭禹所言,和這些和尚說話很有些興趣。
…………
而智顗和尚創建的露台宗,彆名法華宗。
魏晉之時寺廟建的多了,很多和尚不再崇尚苦行之舉,聚在寺廟內裡享起了福,比如說法華宗的初創人智顗和尚,如果來往化緣,那裡還能寫下那麼多佛門著作?
慧真和尚較著楞了一下,節拍不對,跟他說話的人,就算無知百姓,估計也要問一問安然,何況帝王乎?
白馬寺便是朕之欽許,那就要約法三章,不能像以往那樣成了法外之地,和尚說是不是這個事理?”
老衲垂首,雙掌合什,“貧僧多謝陛下。”
前幾年訂正隋史的時候,李破聽到了些臣下們的議論。
他們是佛門弟子,隻需對佛祖賣力,確切有著法外之徒的意義,各種民役,征兵等事都與僧眾無關。
“既然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事情,朕許你也是無妨,隻望和尚莫要騙朕,哪天白馬寺有了惡名,可彆怪朕伐山破廟,扳連了其他僧眾。”
老衲人彷彿也知事理虧,微微低下了頭,“貧僧等人再不敢去給彆人添費事,不過憐及河南亡故之人太多,現在明君在位,貧僧等人固然無用,卻也想做些無益於世人之事。
另有,朕親賜你為白馬寺主持,就不要再稱甚麼露台宗,法華宗了,佛家宗派朕也傳聞過一些,派係林立,多無謂之爭。
老衲眨巴了幾下眼睛,應當是覺著這話很不吉利,不過答覆的還是那麼奇妙,“佛祖光照萬千天下,凡心存善念者,那邊不是極樂天下?陛下著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