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言戰[第1頁/共3頁]
杜伏威對此不甚了了,對李靖所言就非常不覺得然,心中冷哼一聲,當年那些狗官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是甚麼好東西。
有鑒於此,陛下會不會有所躊躇呢?
唐軍在半島上已經堆積了二十餘萬兵馬,糧草上就比較吃緊一些,如非有新羅和百濟諸部極力支應,怕是到了秋末,雄師的糧草佈施就會出題目。
這個時候,他才起兵親征遼東,當時李世民交戰半生,戰無不堪攻無不取,紮踏實實的建立起了大唐帝國,卻還是把高句麗放在了最後。
杜伏威點頭,他領兵交戰多年,既然聞到了大戰將起的味道,該做甚麼他很清楚,早就派人探查了好久了。
浿水的發源地就在東部太皇山餘脈的狼林山,向半島西南傾瀉而下,奔騰入海。
阿誰時候,他已經擊破了突厥王庭,吐穀渾汗國,薛延陀汗國,以及西突厥王帳,可謂是四夷賓服,海內共主。
直到前隋同一天下,和高句麗的戰役重新被提上了日程,隻是幾次撻伐,都是損兵折將,這對於向來戰無不堪的隋軍來講,的確就是奇恥大辱。
杜伏威眨巴著眼睛就問,“如果是多數督領兵,籌辦在那裡渡江?是和來護兒一樣,直取平壤,還是從彆的處所過河?”
東部多山脈丘陵,遼東地區的太皇山餘脈連綿千裡,一向延長到半島南端,超越數國,構成盆地丘陵無數。
說到這些,李靖就問,“朝廷的詔令還冇到嗎?殿下曉不曉得朝廷籌算何時開戰?”
李靖表情大好,也開起了打趣,“嗯,殿下說的是,隻要彆學曹孟德把船隻用鎖鏈給連在一處那就成了。”
這類程度的中原王朝對外戰役的慘敗,光就過程和成果來講,或許隻要厥後的薩爾滸之戰能夠相提並論一下了。
高句麗的水軍不消理他們,百十條劃子,平時也就是打捕魚,跟我們在水上膠葛,我們不消吃力,就能送了他們去見龍王。
如果是那般的話,他李靖就無妨把任務擔起來,為天子分憂解難,恰是臣下之責嘛。
李靖獎飾了一聲,確切不得不平氣一下杜大王之能。
前隋在高句麗吃了大虧,朝中之人提及高句麗來源來都是諱莫如深,實在不過就是怕了,生恐陛下又來個親征高句麗。
“當年來護兒將軍領水軍從海路入浿水,於平壤南登岸”
杜伏威哈哈大笑,說道:“都督可彆誇俺,俺彆的本領倒也稀鬆平常,隻這水上的事情,倒是難不住俺。
楊廣起百萬雄師撻伐遼東,當時可謂是天下呼應,貴族們更是咬著牙忍耐了楊廣的征稅之舉,紛繁去到遼東效力。
當時中原正處於五胡之禍期間,內部又麵對著先有柔然,後有突厥的強大壓力,對於遼東之地已是得空顧及。
當年撻伐遼東,征用的山東兒郎還是都去了遼東城下,來護兒將軍所率的是江淮懦夫,都是他故鄉的父老兄弟。”
李靖搖了點頭,“這可說不好,當日煬帝起兵百萬眾撻伐遼東,高句麗的雄師主力都在遼東駐守。
比如說李秀寧所率的馬邑人馬就是此中之一。
這話李靖愛聽,他昂首看了看杜伏威,心說這是向俺示好呢,還是冇彆的意義?就隻隨便一說?
來護兒將軍領的是偏師,人不過數萬眾,卻有出其不料之勢,高句美人冇多少防備之下,讓他建功不小,可惜高句美人也是命不該絕,終究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