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書信[第1頁/共3頁]
這真是一座不詳之城,名聲現在和北邊的洛陽差未幾,都屬於那種看著流口水,卻不想沾邊的不利處所。
看清了這一點,杜伏威冇走彆的一個時空的老路,實在他能活到現在最應當感激的就是李破了。
可惜的是李孝恭不很爭氣,還冇等梁國大肆增兵,“幫忙”他將唐軍趕出巴蜀,李孝恭先就狠狠的把頭磕在了地上。
當年豪傑輩出的北齊故地,能與關隴門閥對抗的河北,山東軍事貴族個人,完整的煙消雲散了。
第二種建議則是進軍河南,將東都洛陽支出囊中,一舉奠定梁國在中原的主導職位。
這個時候梁國朝中再次呈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順勢入蜀,將蜀中糧倉完整歸入梁國版圖,那樣一來將堵截關西臂膀,運營一番以後乃至能夠打擊關西或者晉地,讓李定安首尾難顧。
竇建德費了老邁的勁,才讓山上的流民紛繁歸於郡縣,可一有風吹草動,人們立馬就跑的冇了蹤跡,非常不好辦理。
並且他盯著河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有猛獸環伺,自發吃不下去,流了一地的口水以後,藉著段達投順的機遇把虎牢關握在手中,就再冇了動靜。
當然了,現在蕭銑的名聲也不太好,他殺張繡時所表示出來的戾氣實在讓人退避三舍,杜伏威此時送信予他,實在也隻不過是想結個善緣,一旦人家今後真就安定了天下呢?
兩邊爭辯不休,在周法明回朝以後,增兵張鎮州的聲音一度占有了上風,蕭銑也有所意動,固然洛陽瞧著也很適口,卻處於竇建德,李定安之間,輕易遭到圍攻,入蜀則不然,李孝恭已降,恰是兼併蜀中的最好機會。
還剩下一些掃尾,像是西北梁師都的殘部還是在河套地區占有,蜀南以及蜀東的一些處所另有人在盤據,抵擋。
這如果讓蕭銑曉得了,必定要吐血三升,先派兵去曆陽砍了杜伏威的腦袋不成。
可謾罵再次應驗,蕭銑詔其當即回京商討大事,周法明無法班師。
並且給西京長安送信的人還是杜伏威的義子王雄誕,是杜伏威非常倚重的軍中悍將,規格上比蕭銑那邊高了很多。
彆的則是以內史令蕭閬為首的人則以為,蜀中陣勢崎嶇,行軍作戰難以表現梁國兵力之上風,再加上張倫等人新勝,士氣正旺,在巴蜀與之決鬥,並無多少勝算。
再者時候久了,仁厚的唐公垂垂不見了蹤跡,看重出身的名聲卻甚囂塵上,他杜伏威出身可不成,在山東時貧困得誌,靠偷東西維生,到了李淵那邊估計順手就被斬了。
隻是蕭銑千萬想不到的是,人家杜伏威同時還送信去了西京長安,信箋上的內容幾近和蕭銑一模一樣,就是換了個收信人的名字罷了,對了,還把梁國改成了唐國。
大唐元貞二年三月,蜀中,西北降人連續來到長安,標記取關西和蜀中的戰亂根基上結束了。
比如說周法明等人就感覺河南陣勢平坦,向來都是四戰之地,正利於北人馬隊作戰,而李定安恰是以馬隊起家,梁國的雄師在那邊輕易遭到馬隊突襲,未戰先就失了三分先機。
益州失守,劉弘基大敗於合州,隨後降敵,蜀中情勢大變,固然周法明等人一力支撐入蜀,趁唐軍安身未穩,結合柴紹所部重奪益州之議,可蕭銑卻已經躊躇了。
此時身在曆陽的杜伏威又來插了一杠子,他派使者送信於蕭銑言曰:“公乃王謝以後,今又為梁國之主,我向來佩服,前些時竇建德與我相約,先入洛陽者為王……公如成心,我當助公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