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變局[第1頁/共2頁]
正說著話,中書侍郎鄭昃趕了上來,幾人相互見禮,再前行時鄭昃看了看兩人感喟一聲道:“當年楊玄感,李密,王世充等皆誌在天下,欲取東都而製世人,現在倒好,東都大邑,竟被人棄之如敝屐,不幸可歎。”
彆的兩人都是一笑,雖都裝著苦衷,可優勝感還是滿滿的泛動了起來,鄭昃更是笑著道:“彆說淪為鬼蜮的東都,便是西京長安現在怕是也比不得我們江陵了。”
蕭閬沉聲道:“一會莫要多言,先看尚書省如何說,對了,我急著入宮,到底是如何一個景象還不太明白,王世惲前些時不還向我搖尾乞憐,怎就俄然去投了李定安?”
崔恪眼巴巴的望著那渾身都透著歡暢的身影,暗道絕望,固然不捨,可他也不會像俗人普通上去膠葛甚麼。
劉岱點頭,“探報也是剛到,隻說王世惲率眾往西走了,跟從他的人很多,洛陽幾成空城,我想過兩日必定有人來投,到時便可知此中詳情了。”
說到這裡,人家搖了點頭,意義是不能置信。
說到這裡,抱拳為禮,慎重的道了一聲,“受教了。”
劉岱笑道:“時移世易,東都現在可不如我們江陵富強了。”
隻狠狠的灌了幾口酒,也起家告彆。
可即便如此,在大事之上,周法明等人的話語權並不比他低了,先前周法明結合了蘇胡兒率軍陷長沙,由此升任尚書左仆射。
想著事情,很快已經來到宮門之前,黃門侍郎劉岱已經等待多時,與蕭閬並肩入宮,“至尊聞聽動靜以後非常欣喜,我看出兵河南已成定局矣。”
河南生了變故,王世惲在冇有任何征象之下棄城而走,西去投了李定安。
不管是李客卿,還是呂鄉君,皆有過人之處……可惜淪落風塵……但也正因如此,才氣與他相見,不然如此恩物,皆乃上天所賜,誰得了那裡還肯示於人前?
蕭閬策馬入城,一邊在揣摩著見到天子和同僚該如何說話。
蕭閬聽著他們說話,沉悶稍解,也插手此中,“天下局勢總見於纖細處,現在我梁國治下百姓安居樂業,民氣歸附,朝中則群賢畢集,共奉明主,如此若還不能定有天下……”
蕭閬暗自感喟了一聲,與洛陽那邊來往通訊也非一日兩日了,還道王世惲故意投順,本日卻聽到這麼一個動靜。
作為內史令,他是蕭銑最為信賴的臣子之一,同時他還是蕭銑的親族,一向對朝政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心煩意亂間,隨口道:“冇甚麼比如的,王氏之前賣女求榮,已與李定安有了聯婚之實,今去相投,倒也在情禮之間。”
蕭閬悄悄舒了一口氣,就像得了一篇好文,徹夜通讀,感受身心都鎮靜了很多。
現在江南佛道昌隆,像蕭閬,崔恪如許的貴族官員,都是寺廟中的常客,他們與和尚訂交,覺得雅事,即便是呂鄉君之類身有大名的人物,亦是如此。
他是第一次與呂鄉君相會,此時心中隻要一句,盛名之下公然無虛。
若非有張繡在前,以周法明之功一躍而為尚書令也冇甚麼停滯。
當然了,還是國事為重,聲色犬馬之類的貴族休閒都要放在前麵。
二三十人濟濟一堂,快趕上大朝會了,蕭閬暗自點頭,這很多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能籌議甚麼呢?
說話間有人縱馬而來,到了不遠處翻身上馬,和蕭閬的侍從嘀咕了幾句,便有人進入草廬,附在蕭閬耳邊道:“至尊詔閣部當即入宮,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