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美人茶(1300加更)[第1頁/共2頁]
“持續兩壺水,綠色的碧螺春被傾情浸泡,看不見循環卻兀安閒循環。茶水清碧微黃,苦澀中帶著芬芳的蘭氣,繞齒三匝的回味裡,如同一縷清風吹過林間,自有一絲淡淡的昏黃,和一抹幽幽的安好。”
“那些氣定神閒的老茶客,茶斟上來,端杯聞一聞,悄悄呷上一口,卻並不急於嚥下,而是閉上雙眼,含在口中,經心去融入相互……”
“暮年江南集鎮上最常見的,便是茶社和茶客。”嚴四海悠然道:“茶社裡能夠喝茶吃早點,能夠議事、敘誼、談買賣,或者甚麼也不做,泡茶社隻是每天的風俗。”
“江南茶意裡,又老是蘊繞著古鎮的氣味。猶記得那年的梅雨初夏,我流連在太湖邊的古鎮南潯和震澤,因為雨,走進了一家茶社,倚花窗而坐,要壺碧螺春,伴著氤氳的茶香,凝睇河對岸薄煙空靈的亭台樓榭,細細啜飲。”
老爺子非常感慨道:“江南的茶,真的就如婉約女子,低眉斂笑,容顏澹泊,膚如凝脂,手如柔荑,曼妙柔情,總給人千迴百轉欲說還休的滋味。梅雨江南,一壺喝不儘的碧螺春,一簾永久走不出的幽夢……”
“這一陳腐行業在本地今不複存,但在寶島至今另有操此業者,多是茶藝館采辦,5加侖一桶的泉水時價50-70元台幣。運泉人一要會找泉,二要會品水。他們的經曆是闊彆火食、水溫冬暖夏涼、甘而不寒的泉水最好。”
“雨打簷瓦,傳入耳中儘是平平仄仄。俄然有兩個旗袍女子抱著琵琶走到廳堂裡一張桌前坐下,曼妙的評彈聲悠但是起,伴著咿咿呀呀的唱,吳儂軟語雖聽不太懂,但調子委宛動聽。”
“此業始於明朝,明人李日華寫有運泉約,申明兩邊買賣宜茶泉水的買賣環境,並以此為憑。這是專為飲茶者辦事的行業。”
倒滿水,蓋好壺蓋,嚴四海笑道:“擇水難不難?前人把此事搞得非常龐大,光研討水的專著就好幾部,更不成思議的是水的等次自唐至清爭辯上千年還無結論。”
“如果說色綠、香鬱、味醇、形美,四絕名於世的龍井透著安閒和閒適,彷彿大師閨秀。而形狀捲曲如螺、香馥若蘭、回味雋永的碧螺春是懷春少女,那麼我感覺長年得雲霧津潤而風味綽然、香氣狷介耐久的黃山毛峰,便如出水芙蓉的小家碧玉。”
“究竟甚麼水宜茶?普通人附和陸羽的觀點:山川上,江水中,井水下。這是以水源分類,還要加上天上落下的雨水、雪水,另有現在的自來水,蒸餾水,何種為佳?”
轉眼到週末,淩天成開車接上聞一鳴,兩人來到四海樓,胡建民隨後趕到,四人聚會,嚴四海主持茶席,大師開端品茶談天。
“用如許的泉水烹茶,茶味闡揚好,茶水口感好,不咬舌,無澀感。同一口泉,春季最好。並且傳聞整年以端五節11時45分到12時15分取的中午水最好,可經年不壞,賣價亦高平時一倍。”
老爺子幾句話在世人麵前描畫出一幅江南水鄉落拓得意的場景,江南人愛茶,茶在他們眼中是崇高的,會品茶都是有涵養之人。
這番話勾起世人無窮遐想,胡建民笑道:“江南的名茶,除了產自鳥語花香的太湖之東山島的碧螺春,另有西湖的龍井和黃山的毛峰。”
“來,來,大師嚐嚐這爐茶,看看有甚麼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