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汴京春深 - 第二百一十二章
翻页 夜间

第二百一十二章[第1頁/共4頁]

陳太初抱劍感喟一聲,和趙栩相視一眼,躍下大石。

看著姐妹兩個提著裙子出了門,呂氏問老夫人:“七娘也一向等著明天換娘子衣裳,娘?”

九娘一愣:“要兵戈了嗎?”選秀是一回事,太子妃又是一回事,他們想得太簡樸了。

“為何本年六月西夏獻了五百匹?加上三月獻了五百匹,本年已經獻了超越一千兩百匹馬了,莫非是為了起兵?”那人低聲問道。

貞娘笑著遞給六娘兩盞琉璃菡萏燈。六娘福了一福接了, 又對呂氏笑道:“娘, 您放心,我們不去夜市了, 就在東水門那邊玩一會就返來。不然您給我經心籌辦的衣裳都冇人看得見!”

跟著琵琶聲更加激昂,笛聲更加高亢,岸邊傳來兩聲清嘯和劍吟,兩個青衣少年郎躍上一塊大石,拔劍起舞,刹時戈劍星芒耀,魚龍電策驅。

“哈哈哈。”阮玉郎大笑起來:“那都是我的馬啊,以幫忙大趙修皇陵為名敬獻的,都在鞏義好好養著呢,真得好好感謝趙璟啊。”

***

“多謝你纔是,”阮玉郎抬頭就著酒罈喝了一大口:“西夏既然已兩路夾攻渭州,不如讓夏乾帝寫封信向大趙乞降,就說想少進貢些夏馬和駱駝,隻要官家把《大藏經》賜給他,馬上退兵。以趙璟的性子,必定求之不得,隻要大趙不出援兵,渭州唾手可得。”

九娘幾個方纔彙合了趙淺予蘇昕她們,正待將琉璃水燈推入河中,卻不由被這雨中曲、舫上舞深深吸引住了。

“此曲隻應天上有,好曲!好笛!好琵琶。”船內一人喟歎。他揹著光,帶著竹笠,蓑衣未解。

呂氏鬆了口氣,既然進宮躲不疇昔,總但願女兒能走到那高處。

阮玉郎笑問:“女真幾時出兵寧江州?”

九娘腳下一停,竟然不曉得答他甚麼,側身微微福了一福,點了點頭,提起裙子,往岸上走去。

“緩留絲竹醉韶華,可留春-色在我家?”阮玉郎斜倚在畫舫的闌乾邊上,細雨浸濕了他的鬢角和眼睫,遠看似畫,近觀似仙。他橫過一管笛子,置於淡粉近白的唇邊,緩緩吹了起來。

未幾時,汴河上再無其他絲竹之音,那輕歌曼舞的紅衣舞伎,獨自跟著這琵琶聲笛聲,大開大合,慢似雪落中原,急似旋風掃葉,扭轉極快時,岸上人隻見一朵鮮紅盛放。

聞者方纔要籲出一口氣,笛聲又漸起,琵琶聲渾厚如隔窗悶雷,有怨,似楚歌;有淒壯,似項王在悲歌慷慨;有委宛,似依依不捨彆姬聲。石上劍隨樂動,雙劍分離,頓有孤劍托知音之意。少時琵琶再孔殷起來,如陷大澤,有追騎聲直到烏江。那笛聲一高再高,直上雲霄,噶然似有項王自刎聲。琵琶聲如雷動,餘騎蹂踐爭他頭顱聲。終究幽咽泉流冰下難,凝絕不通聲暫歇。世人回過神來,石上少年卻已背向而立,各自以指彈劍,劍聲長吟如感喟。

阮玉郎順手將笛子拋入河中,懶懶道:“好些年冇吹了,徹夜倒也縱情。想不到這汴都城裡另有兩個少年倒是知音人。對了,陳青但是回京了?”

鶯素放下琵琶,對他拜了一拜:“多謝郎君謬讚。”

東水門的一世人等紛繁看著劍舞,聽著樂聲,如癡如醉,連喝采聲都無,恐怕驚擾了這可貴的奇遇。

“這排行第九的女子是不是都聰明過人,過目不忘?”阮玉郎淡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