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第1頁/共4頁]
趙栩安然道:“史乘記錄,孟敞此人固然才藝出眾,但好大喜功荒淫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又多次出兵關中,才引來太宗親征後蜀。他固然推許孟子,卻並未認同孟子君輕民重的說法。國君,國君,不為國為民者,何故稱君?六郎覺得,孟王蘇程這四家,開成國京都迎太宗,免川民遭兵器之災,從的是大義之道,適應的是天命。”
程氏略伸開了眼,身邊的九娘已悄悄收回了手。
趙梣的確在福寧殿寢殿裡起不了身,肚子疼得他滿床打滾。向太後看著院使,難掩焦心的神情。
耶律奧野有些吃驚:“和那夜先帝駕崩可有乾係?”
定王點了點頭:“不錯,適應天命,提及來輕易,做起來難啊。郭瓏梧所言應是不假。孟敞厥後死於非命,他的妃子們也大多被太宗歸入後宮。孟王兩家是當年巴蜀的大儒,即使開城門是為免生靈塗炭,也定然會心有不安。過不了本身內心忠義那一關,纔會偷偷把孟敞的季子收留在孟家。”定王核閱著趙栩:“六郎,曉得了孟陳氏和阮玉真是兩姨表姐妹,又都是後蜀皇室血脈,你內心可難受?這天命,你要如何適應?”
九娘不忍看她,轉念躊躇了半晌,垂眸道:“殿下有念一句:孤負穠華過此身。”
院使謹慎翼翼地回稟:“啟稟娘娘,官家怕是前幾天腹中空空,這幾日吃多了才——”
兩人回到府裡,桂花院深夜卻另有兩位尚書內省的女官陪著高朋在等著九娘。見仆人終究返來了,兩位被耶律奧野從崇王府拽來的女官也鬆了一口氣。程氏給耶律奧野見了禮,將她們請到偏房去喝茶用點心。
世人施禮退出後,趙栩跟著定王慢騰騰在廳上轉了兩圈。這幾日,皇太叔翁看起來又老了很多。
進了天波門,定王指了指西北角隱在暗夜裡的三層樓閣:“那就是瓏萃閣,當年郭氏姐妹就住在內裡,離坤寧殿很近。彷彿趙瓔珞住過,現在該是空著,走,我們去瞧瞧。”他信步往瓏萃閣走去,徹夜有些心潮起伏,按捺不住。
向太後沉下臉,轉頭叮嚀:“把福寧殿的司膳典膳都傳了來問話!”
趙梣極力伸出小手,拽著向太後的袖子:“娘——娘!不——不怪她們!”
向太後看著他小臉都疼皺了,伸手用帕子替他拭了拭汗:“十五郎心慈,是功德,可端方是端方,若放縱了一個,宮裡就亂套了。”
九娘一凜,皺起了眉頭。牽涉到女真和契丹,恐怕朝中更顧忌契丹多一些。趙栩也一向提過身為大趙子孫,當為中原光複燕雲十六州。
小黃門提著燈籠上前和宮禁值守的內侍打號召。
趙栩俄然輕聲道:“我想起來了,孟家先祖所著的《孟子》,曾經被後蜀國主孟敞支出十一經裡!或許是孟家百多年前在成都,影響了他。”唐太宗李世民開端,中原開端獨尊儒術,但《孟子》倒是在孟敞手中才被列入諸經的。
“已派人給南通巷那家鋪子送了信,阮玉郎不成能棄他二人不顧的。”
定王停下腳,轉頭望瞭望那燭火微小的方向,長長歎了口氣。他已經太老了,老婆,兒子,女兒,兄嫂,侄子,侄孫,一個個先他而去。再驚心動魄的事,包含生和死,對他而言,都不過是一件事罷了。每一件事,他經曆的,看到的,和郭瓏梧所經曆的,明顯是同一期間,一樣的人,一樣的成果,可恰好彷彿是完整分歧的事。隻要那些血緣姻親,冇法消逝也冇法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