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1[第1頁/共4頁]
玄霜道:“師父教過,每次與人比武,都務須將對方設想成你恨到頂點的仇家。點到為止的過招,底子就練不出甚麼來。如果你脫手時,總想著另有後路,即便敗北,也不會受一點重傷,不會有性命之憂,你就不會有危急感,不會有一種非贏不成的信心。隻要當你起首把持住先機,纔有權力決定,到底是殺掉對方,還是對他‘點到為止’。這統統,都是建立在贏家的根本上。”
實則若以實在技藝而論,玄霜再如何走捷徑,畢竟修行光陰尚短,如何也比不得穩紮穩打十餘年的苦功。而李亦傑一來受他怪招迭出所震懾,二來心存顧慮,不敢冒然使出狠招,當真將他擊傷,不免束手束腳。玄霜卻隻是一味進招,將李亦傑逼得一時也是難以抵擋。終究忍不住叫道:“夠了!臨時停手,我有話問你!”
李亦傑這一回不敢掉以輕心,他前次感覺玄霜工夫有所停頓,但冇想到過不幾月,竟又能有此大進。這也算不得功德,難保他不是純為貪快,走上傍門。武功間正邪之彆,差彆清楚,假定一步踏錯方向,就極難再迴歸正路。因而一邊拆招,同時留意他的招式門路。
玄霜為此也考慮過很多招式,但貳內心占有得儘是“抵擋”二字,即便前幾招占得先機,很快還得化為被動。這幾近已成了玄霜進招間的一個致命缺點。而此次他竟能將常例完整拋開,由自行進招為主,同時眼中留意敵手。那一招非論多麼精美,在他看來都不下於4、五個馬腳,進犯任何一處,都可使自救、攻敵兼備。
如此過了數個回合,腳下俄然轉得幾個圈子,欺近李亦傑身前。兩人間隔如此之近,倒是短兵刃更加無益。李亦傑的長劍隻能遠攻,卻不能半途彎轉過來戳他背脊,由此倒成了累墜。
玄霜滿臉的不屑一顧,道:“哎,如何還是這個老題目?剛纔不是一招一式,都報給你聽過了麼?那就是你教我的華山劍術啊!”李亦傑怒道:“還在扯謊!我華山的武功,怎會帶有那麼強的殺氣?你每一劍刺出,都是一副拚上性命,要和敵手同歸於儘的勢頭!到底是那裡不對勁?”
程嘉璿在旁觀戰,還比兩人更加努力,一陣咋呼,遂問:“你們籌算如何比?文鬥還是武鬥?”李亦傑道:“有何講究?”
李亦傑初時並冇放在心上,隻道他是抱著動機,前來摸索。道:“我是承諾過。如何,你明天是籌算向我邀戰?”玄霜道:“不錯!師父,我先稱你一聲師父,勸說你好生記牢了。今後再想聽我叫,也冇有這個機遇了。”
幸虧玄霜還不至做絕,見他投降,喜出望外,道:“這麼說來,李大人,你是準我出師啦?”李亦傑苦笑著點了點頭,道:“不錯,你如許的門徒,我教不起。現在隻問你一句,那些工夫到底是誰教你的?”
實在論起真正的內功,他雖練過傳說中神乎其神的“天魔大法”,畢竟也僅是精通門路罷了,怎能與練了十幾年正宗內功的李亦傑比擬?文鬥雖是說來好聽,但他倒是必輸無疑的,並且還得平白捱上一頓拳腳,又不知要腰痠背痛上多少光陰。對他而言,但願可滿是依托在身形靈動、見招拆招上了,又怎能自舍上風?
但這些工夫都是本門不過傳之秘,除了身為華山派弟子的本身,另有誰能教他,並加以誤導?這招式確是他所授不假,在玄霜手底,卻已形似而神非。不知怎地,殺著一招緊似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