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文武皆有道[第3頁/共3頁]
“說吧,是不是又有事要坑我?”
“還覺得你真懂軍中之事呢,本來也隻是個門外漢,空糧的事情,你這點見地,也就跟庸民差未幾……”
“綠營空糧分三種,這第一種為的是公事。綠營薪餉不但是兵丁薪餉,戎服整治、官署教場補葺、心紅紙張,這些公費,也都包在了內裡。”
【2:鈔關,也就是商關,明朝的時候因收換寶鈔而設立,前麵演變成商關,多依運務繁忙的江河而設,靠海的就叫海關了。清承明製,在韶州遇仙橋四周設有鈔關。】
“此事老夫可幫不上忙……”
老秀才趕緊把摘出來。
李肆固然清楚綠營軍製,但也隻限於軍迷能感興趣的內容,薪餉方麵冇體貼過,隻綠營將官吃兵缺空餉,也就是所謂的喝兵血,其他的黑幕就冇觀點了,可蕭勝奉告他的倒是另一番氣象。
清朝文官薪俸很低,武官就更低得冇譜。和知縣一個品級的把總,年俸是36兩銀子,要到守備以上,纔會享用分外的蔬菜燭炭銀和心紅紙張銀的補助。文官吃火耗是潛法則,而武官對應的是吃“親丁名糧”,也就是以家人親隨的名義,占用多少兵缺。
聽到這裡,李肆方纔鬆了口氣,蕭勝像是要抨擊他,語氣倒是一變。
三分就是百分之三,韶州鎮標賬麵上是三營三千人,這就能出大抵一百個兵缺,算起來每年也就是一千來兩,對一個總兵衙門來講,這點辦公經費明顯不太夠。而受韶州鎮節製的另有三江口協和南雄協,出於綠營大小相製的原則,白道隆可吃不到他們的兵缺。彆的能吃的也就是個二百來人的英清江防營。
“統統建署衙的帶兵官,包含營協標,都不得不挪出兵缺,用薪餉來對付公差,也就是‘公費名糧’,多少不定。像是台灣,事件繁多,那邊的公費名糧能到五分。白總戎地點這韶州,賊多礦徒流民也多,比台灣少不了多少,我估計也得有三分,這都是朝廷默許的舊規,督撫提都的事情。”
“你小子,又要套我話?”
“還不止經商,白總戎在英德和鐘老爺開了好幾處礦場,實在這也是曆任總兵立下來的奇蹟,既能給兵丁找一份活計,又能分到一些銀子。知縣老爺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歸正他另有一份。”
蕭勝見他神采變了,從速解釋了一句,恐怕這傢夥又動壞心眼。
“承平鈔關就在韶州府【2】,總兵衙門用兵船做買賣,能夠免過關商稅,偶然候也借給販子,能夠收到很多貢獻,這是一大樁。”
他下認識地就將李肆的話又當作了垂釣伎倆,明天的苦頭吃得實在太足,也不怪他反應過激。
“四十二年,朝廷公開認了這親丁名糧,各省覈定的員額不定。廣東這裡,提督有80份,總兵60份,千總5份,像我如許的值汛2份。”
“人,活得輕鬆一些的好,彆太自尋煩惱。”